受益网

大理镇第一初级中学毕业证样本及介绍

2019-03-18 09:11   在线客服②: 人气:  

大理镇第一初级中学历届毕业证样本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云南省高中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大理镇;大理镇一中教学设施齐备,校舍配套设施完整。拥有24500册图书(其中电子图书2400册),有可供56人上课的语音室。配有84台电脑的微机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报告厅、三个多媒体教室和理化生实验室。功能设施达到大理市一流水平。

大理镇一中具有一支教育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业技术人员76人。其中有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42人,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先后有12位教师被大理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名师”。

近几年来,大理镇一中以教学为中心,讲方法,求特色,创品牌,走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之路。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强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以“砺志、笃学、高效、创新”为校训,“诚信、活泼、勤苦、开拓”为校风,“敬业、博学、善诱、奉献”为教风,“勤思、好问、守纪、进取”为学风。近几年来,学校教学成绩斐然,名列大理市乡镇中学的前茅。学校先后被评为“市文明单位”、“市育人环境良级学校”、“州级育人环境优级学校”、“州文明单位”,2009年9月10日被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授予“2008—2009学年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奖”,2009年被大理州教育局评为“大理州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10年2月被云南省教育厅命名为“2009年云南省普及实验教学县先进集体”等。

大理镇一中多年来坚持改革创新,注重教学管理,优化课堂教学,强化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全校师生正向“一级三等”的目标迈进。大理镇第一初级中学,位于大理市大理古城北城门往东约150米的洪家村。中和溪水从门前淙淙流过。大理镇一中就座落在中和溪的北面,与60医院隔河相望。大理镇一中背靠苍山,面向洱海。西北面就是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崇圣寺——三塔;南边就是充满白族文化韵味,令中外四方游客憧憬的大理古城。

大理镇一中大门面向正东方向敞开,含有紫气东来的意念;大门的结构就像打开的一本书,象征着学校打开知识的大门,让莘莘学子走进知识的殿堂,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走进校园绿树成荫,草坪,花卉随处可见。那斜屋顶、青瓦白墙的校舍建筑,具有浓厚的白族建筑特色。这里既没有闹市的喧嚣,更没有机器的哄鸣和环境污染。在蓝天白云下不时有几只白鹭或其它飞鸟飞过,三三两两地落在草丛间觅食。从教室的窗口传出朗朗的读书声,或是优美的歌声。这时如果走在校园的甬道上,就会有诗意盎然的感觉。这里是学生学习的最佳环境。

大理镇一中创建于1985年,原校址在创建于抗日战争初期的民族文化书院的遗址上——位于洱海之滨北才村境内。25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教育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大理镇一中也被时代的潮流从洱海之滨推到了苍山脚下——大理古城北门。校名四次更改,都带上了时代的烙印。

目前,大理镇一中校园占地面积26293m2。其中建筑面积7720m2,绿化面积16499m2,绿化覆盖率达到62.75%。校舍配套设施完整。有一个汉族食堂,一个回族食堂。有可供375个学生住的学生宿舍一幢。有占地1388m2的综合楼一幢。教学楼占地面积3875m2,可容纳24个教学班。

大理镇一中教学硬件设施比较齐备。有图书室、阅览室。内有图书一万多册,杂志近20种,报纸近十种。有可供56人上课的语音室。配有84台电脑(不包括教师用)的微机室。有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报告厅、三个多媒体教室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有比较宽敞的运动场,内有300米跑道。功能设施达到大理市同类学校一流水平。

大理镇一中的学生,主要来自大理镇辖区内20多个自然村。也有来自其它乡镇、或是其它县市的寄读生。目前学校有2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39人,其中住校生678人。

大理镇一中具有一支教育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76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16人,中级职称的26人;大学本科学历的46人,大学专科学历28人。教师全部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先后有12位教师被大理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名师”。

大理镇中学始终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强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的体育、卫生、安全管理。以“砺志、笃学、高效、创新”为校训。教育学生要有理想,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大胆创新。学校的校风是“团结、勤奋、严谨、朴实”。并以“勤思、好问、守纪、进取”为学风,严格要求学生。

近几年来,本校的教学成绩斐然,名列大理市乡镇中学的前茅。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定为“二级一等初级中学”、“大理市育人环境良级学校”、“大理州育人环境优级学校”、“州文明单位”,“市文明单位”,“市级先进体育学校”、“市先进学校”。2009年被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授予“2008-2009学年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奖”,2009年被大理州教育局命名为“大理州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10年2月被云南省教育厅评定为“2009年云南省普及实验教学县先进集体”。大理镇一中不仅得到上级各主管部门的肯定,也得到本地区家长和群众的好评和信任。大理镇一中已经成为大理市乡镇中学的排头兵。

让我们一起了解大理镇一中走过的25年的历程,也许会给我们借鉴和启迪,也会给后人留下有益的启示。[2]

大理镇第一初级中学历史沿革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大理镇一中的校名也几经变化。该校筹建于1984年,成立于1985年3月。当时,为了扭转文革时期留下的教育的混乱局面,党中央对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新的决策部署。要扭转过去“在教育结构上,基础教育薄弱,学校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局面。党中央下发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旨在“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了落实党中央《决定》精神。当时市教育局设想在城郊区办两所中学,所以先成立的这所命名为“城郊区第一中学”。在这之前的情况大致为:大理市城郊区管辖的才村、东门、上鸡邑、下鸡邑、龙龛村公所都有附设初中。初中适龄少年就在各村的附设初中就读。初中部直接归完小管理。经费、体制、师资、教学各方面都与小学连为一体。有些老师既任初中的课,也任小学的课。后来全国教育形势有了发展,办学的理念也有所改变。认为集中办学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所以,1984年大理市教育局决定在城郊区创办一所初级中学。经一年的筹备,就在原来抗日战争初期创建的“民族文化书院”,1932年至1953年作为国立师范学校校址上,创办了“城郊一中”(位于洱海之滨——才村境内)。

但当时城郊一中只用了“民族文化书院”的旧校舍,容纳不下整个城郊区的初中生。所以“校管会”决定,先成立城郊一中的行政领导机构,学校行政领导统一管理东门、龙龛、上鸡邑、下鸡邑、才村五个校点的原附设初中的教师和教学业务,经费仍由各完小代管;以才村附中点为中心校部,龙龛附中点作为分校;上下鸡邑的师生也仍留在原附设初中上课。85年后陆续把各村公所的初一新生,有的初三年级合并到才村统一管理,统一教学。当时除用“民族文化书院”的教室外,部分班级还借用才村完小的教室。87年新教学楼落成后,各附中点的班级全部合并到才村本部。城郊一中才在行政领导、教学业务、经费使用、校舍等方面成为一所独立的区级初级中学。其间,86年,龙龛分校准备创办城郊区第二初级中学,所以一直没有合并到才村本部。一直作为“龙龛九年制学校初中部”被保留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城郊一中成立后不久,城邑乡政府给大理四中新盖了一幢教学楼,并跟大理四中签定了合同:大理四中每年要招城郊区的三文笔、南门、东门、西门三个村公所的三个班(150名)的学生。这个合同现在还在生效。

城郊一中主要招才村、上鸡邑、下鸡邑、小岑四个村公所的学生,和上片(东南西门、三文笔)的大理四中所招150名外余下的学生。除此以外,也招本片区外的少数借读生。

城郊一中成立后直到1998年都在才村。这13年间,班级最少时全校只有六个班,最多时是十二个班。班级名称是由才村完小附设初中时就延续下来的。86年9月开学时,初三第一班为28班。直到1998年学校搬到大理古城时毕业出去约65个班(已包括原才村附设初中的毕业班级)。

新盖在才村校园内的教学楼,只能容纳12个班。随着人口的增长,初中适龄高峰期的到来,原来的学校已经容纳不下应该招收的学生;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教育迅猛发展;中国的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都是在这十多年内完成的,所以在校学生猛增;加上“普九”对生均占有的校园面积等都有指标要求。所以,原来的校园已远远不能满足当时形势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经市教育局,城邑乡政府党委的长期酝酿,得到上级各主管部门和各村公所,以及关心支持教育的有识之士的支持,修建了现在的新学校。并于1998年9月搬到新校址。

搬到新校园的同时,龙龛中学是“龙龛九年制学校”的初中部也早已定论。也就是说城郊不可能有第二所中学。所以学校搬到洪家村后就更名为“大理城郊中学”。

2005年“大理城邑乡”改为“大理镇”。“大理城郊中学”也就随之更名为“大理镇中学”。2007年,原“七里桥乡”上片的村民合并到大理镇,所以又把“大理镇中学”更改为“大理镇第一初级中学”;而原来的“七里桥中学”也改名为“大理镇第二初级中学”。[1]

大理镇第一初级中学学校风采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大理镇大理镇第一初级中学(5张)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1.大理镇第一初级中学介绍---大理镇一中欢迎您.www.21cnedu.net.2011-5-17[引用日期2012-11-19]

2.大理镇第一初级中学简史.大理镇第一初级中学[引用日期2015-12-12];大理镇第一初级中学学校简介

;所属地区

云南大理

占地面积

26293平方米;大理镇一中位于大理市大理古城北城门往东约150米的洪家村,与60医院隔河相望。

[提醒]除特别声明外,该内容由( 高中生受益网)发布,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 我顶
  • 点击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