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大学毕业证样本
时间:2019-03-31 16:33 在线客服 办理微信号:11159098
北京建筑大学毕业证样本及介绍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学校源于1907年清政府成立的京师初等工业学堂,1933年更名为北平市市立高级职业学校,1936年增设土木工程科,后历经北京市市立工业学校、北京市建筑专科学校、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校、北京建筑工程学校、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发展阶段,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北京建筑大学。[1]北京建筑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是北京市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入选国家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服务基地”、“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是北京地区唯一一所建筑类高等学校。[1]。学校类型 理工类 属 性 省部共建大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国家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所属地区 中国北京 现任校长 张爱林 知名校友 李瑞环,胡越,张在明,张晨。。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3月,学校共有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660名。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3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69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95人,教授116人,博士生导师27人。 学校拥有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北京学者1人,北京市高创计划杰出人才获得者1人,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奖获得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才7人,长城学者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人,教育部、住建部专业指导和评估委员会委员9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省部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优秀青年知识分子、高层次人才、学术创新人才、科技新星、青年拔尖人才等80余人。 学校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学术创新团队、管理创新团队26个[1]。 北京建筑大学院系设置 截至2017年3月,该校设有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文法学院、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研部等10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单位,另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创新创业教育学院[1]。 北京建筑大学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3月,学校拥有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5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有1个硕士学位授权交叉学科点,5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点和8个工程专业学位授权领域点。 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2012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学科评估中,建筑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名列第9名,城乡规划学名列第12名,风景园林学名列第15名。[1]。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城市规划与设计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建筑学、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交通运输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数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设计学[6-7]
北京建筑大学教学建设 学校2014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是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高校,截至2017年3月,学校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土建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10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另有4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市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19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1]。 北京建筑大学(32张) 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北京市特色专业(7个):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程管理、测绘工程、自动化 北京市精品课程(7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高等数学、机械原理、大学物理、电子与电子技术、工程测量、建筑构造 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建筑环境与模拟实验教学中心、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验教学中心、水环境实验示范中心 2011-2012年度住建部下发《关于公布高等学校土建学科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等六个专业教育评估结论的公告》(土建专业评估公告[2012]第1号):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和硕士研究生教育评估均取得a级,建筑学专业评估取得本科、硕士合格有效期均为7年的优异成绩;2013年城市规划专业评估本科、硕士合格有效期均为6年。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六个专业全部通过住建部专业教育评估。工程管理专业一次性通过建设部的优秀评估,排名全国第19名。 北京建筑大学学术科研 北京建筑大学科研成果 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公布的资料显示,近年,该校共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7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共13项,2010、2011、2012连续三年以第一主持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奖,2014年以第一主持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 近五年,新增各类科技项目2000余项,其中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90余项;科技服务经费连年超过2亿元。学校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改革工作首批试点的2所高校之一[1]。 2008年至2012年,该校教师发表sci、ssci(cssci)、ei、istp、isshp检索论文1089篇。
北京建筑大学平台建设 截至2017年3月,学校共有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以及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代表性建筑与古建筑数据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现代城市测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及人才培养基地等2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研究基地。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代表性建筑与古建筑数据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现代城市测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工程结构与新材料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建筑安全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 北京建筑大学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2月25日,北京建筑大学图书馆馆藏中、外文图书139万册(含建筑学院、文法学院、经管学院的资料室藏书10万多册,大兴分馆藏书25万册,本部图书馆55万册,中国建筑图书馆40万册),生均达到159册;期刊1435种(本部1109种,大兴分馆326种),报纸60种,资料(技术标准规范、工程标准图等)上百种,数据库40个(其中中文25个,外文10个,自建库3个,自建网络资源平台2个),电子图书30万种(连网络非本地共有121万种)。馆藏图书中75%为理工类图书,60%为建筑类图书。 该校图书馆积累了一批珍贵的,有价值的建筑类文献,包括中文60%、外文40%,著名古籍文献和原版文献约4000册。《中国营造学社汇刊》30种,我馆有28种;《埃及的穆斯林建筑》1951年版全球550部,该校图书馆有第299、426、516册三部;英文原版瑞典喜仁龙著《北京的城墙和城门》1924年版全球800册,该校图书馆收藏第241册。从清乾隆京城全图到各种老北京地图均有收藏,并建立了数字化的《北京地图》特色资源包。 该校图书馆先后与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签订了原文传递和馆际互借协议,实现了北京地区高校间的文献资源共享[9]。 学术刊物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是由北京市教委主管,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主办的科技类学术期刊,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大16开本,季刊。是以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反映国内外城市建设领域的重要科研成果。主要栏目有: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土木工程、交通工程、供热工程、给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建筑机械、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测绘工程、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与研究及管理科学等。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是《中国期刊网》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数据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10]。 北京建筑大学文化传统 校徽设计方案以紫色(rgb136.0.196)为设计基色,标志为正圆 校徽 形,沉稳宽厚。 以校园特色建筑为主体设计元素。素材源于该校老校区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列为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的实验5号楼,辅以1936年标记,构成核心图案,展现出母校的悠久历史、建筑文化和办学特色。 主体图案为简洁而不失细节的建筑立面图像,其突破内环的横展布局稳重大方,整体上疏朗而细腻,突显的门廊台阶有着登堂入室之感,体现了该校师生的精神追求。 校名采用了上英文、下中文的布局,英文采用国内外大学常用的times new roman字体,中文为欧阳中石先生书写的校名。 外围辅助图案,其内环部分为抽取的中国传统建筑细部纹样,再环以校名文字和刚劲外环,颇具装饰感[11]。 欧阳中石先生为学校提名 北京建筑大学校园环境 学校主校区占地12.3公顷,总建筑面积为20.2万平方米,为解决办学空间不足的 大兴校区[7] 问题,学校主动采取利用社会资源合作办学方式,先后建设了西城校区和大兴校区。 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位于黄村卫星城芦城高教园区,南临清源西路,北至清源北路,西距芦求路250米,东临西永路。该地地势平坦,交通方便,距黄村镇中心3公里,距南五环约4公里,距京开高速约4公里,距地铁大兴线清源路站1.5公里。该地块西侧与芦城工业开发区、南侧与市第三体校隔路相望。在新校区的东南方向500米是近6000亩大兴滨河森林公园。 截至2011年9月,大兴校区占地50.1万平方米,校区建设采取统筹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一期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目前已全部建成一期工程16.4万平米已竣工启用,二期14万平方米开始动工建设。在已经建设完成的一期建筑中,基础教学楼东西长达120余米,是北京公共教学建筑跨度最长的单体之一,学术报告厅采取仿鸟巢的设计,将奥运元素引入学院,体现首都特色,也为学院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样本。经管环能学院组团、金工电子实训中心、学生宿舍区等单体或组团也各具特色[7]。 北京建筑大学知名校友 该校毕业生参与了北京各项重大城市建设工程,校友中涌现出了被称为“当代鲁班”的李瑞环,核工业基地建设的奠基人赵宏、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在明、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刘桂生、沈小克、张宇、罗玲、胡越、包琦玮、高士国,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中国建筑师马岩松等一大批优秀人才。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近五年来,毕业生全员就业率超过95%。 李瑞环1964年毕业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主席;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三届四中全会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石秀诗1964年毕业于院硅酸盐工艺系玻璃陶瓷工艺专业,中共十六大代表,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曾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副省长、代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第十一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任中国重汽独立董事,兼任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霍达1967年建机专业毕业,著名作家。第七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赵宏 1951年毕业于土木工程专业,原核工业部副部长。 徐荫培 1957年毕业于工民建专业,著名建筑师,毛主席纪念堂设计组总负责人,时任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四室主任,北京城市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建筑师。 宋孝春1985年大学毕业于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机电院院长 胡越1986年建筑学专业毕业,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最年轻工程院院士提名候选人。 张宇1987年毕业于建筑学专业,2000年获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副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朱锫1985年建筑学毕业 著名建筑师 创办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 马岩松1999年毕业于建筑学专业 著名建筑师 创办mad建筑事务所 王昀1985年毕业于建筑学专业 著名建筑师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截至2018年5月,学校有西城和大兴两个校区,西城校区占地12.3万平方米,大兴校区占地50.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48.8万平方米,设有10个二级学院,开设35个本科专业,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有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拥有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个,有教职工1019人,有各类在校生11842人。[1]博士点 2个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