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历届毕业证样本
时间:2019-04-12 01:33 在线客服 办理微信号:11159098
中国科学院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国科大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培养了中国的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2014年,国科大开始招收本科生,形成了覆盖本、硕、博三个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4]。
0 中国科学院大学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大学(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国科大”,是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科教融合为特色的创新型高等学府。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京港大学联盟、科技大学联盟成员高校,国务院学位办授权学位自主审核的20所高校之一。[1-3] 国科大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培养了中国的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2014年,国科大开始招收本科生,形成了覆盖本、硕、博三个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4] 截至2018年底,学校由京内四个校区(玉泉路、中关村、奥运村、雁栖湖)、京外五个教育基地(上海、广州、武汉、兰州、成都)和分布在全国的116个培养单位组成;除7个校部学院(系)外,还依托京内外高水平培养单位,相继成立了38个科教融合学院,其中京内23个,京外15个;研究生学科分布在理学、工学、医学等10个学科门类;全校有教师3000余名,在岗研究生指导教师11737名,其中两院院士283人,博士生导师6000余名;在学本科生1541名;在学研究生4.7万名,其中博士生占52%,博士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理学博士生占全国三分之一;在学外国留学生1571人,来自100个国家,其中外国博士生1050人,外国博士生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一;所培养的学生有108名当选为两院院士。[5-6] 创办时间 1978年 所属地区 中国·北京 学校类型 综合 属性 中国科学院直属高校 |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3]|京港大学联盟成员[7]|科技大学联盟成员 主管部门 中国科学院 类别 公立大学 知名校友 谷超豪、路甬祥、白春礼、丁仲礼、张杰等 学校官网 http://www.ucas.ac.cn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正式招生开始于1951年 首届研究生毕业典礼 1950年11月19-20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南京和上海同时进行首次研究实习员招考,探索研究生招生培养经验。[9] 1951年6月11日,中国科学院、教育部联合发出《1951暑期招收研究实习员、研究生办法》,正式开始实行统一招收研究生,标志着中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开创。文件规定,中国科学院为培养科学研究人才招收研究实习员,教育部为培养高等学校的师资招收研究生。 1951年6月7日,由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人事部成立招收研究生委员会,由当时教育部副部长曾昭伦任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以及人事部丁华局长任副主任委员和各大学代表13人为委员。招收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及教育部所属高校53名著名科学家、教授组成的15个(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测量机械、航空、电机、土木建筑、化工、采矿冶金、农科、文史、心理、政法、财经)各科审查小组,审查录取招收。 1951年,计划招收500名研究生,实际招收276名,其中中国科学院95名,中国人民大学101名,其他各校共80名。 颁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 1954年6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务常务会议决定组织研究 研究生院首届开学典礼 生条例起草委员会,由副院长竺可桢任主席。7月29日,院务常务会议通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1955年8月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有关培养高级科学人才的条例。[9] 1955年9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积极培养科学研究工作的新生力量》指出:“正规的研究生制度的建立首先由中国科学院开始,以后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也应建立正规的研究生制度。”[10] 1955年5月12日,成立了以吴有训为主任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招生委员会,9月15日开始招生报名。根据国家建设和科学发展的需要以及院内各所的条件,招收了第一批研究生,分45个专业,共50名。培养目标为:“具有一定马列主义水平,本门学科方面的坚实的基础,有关国家建设的实际知识,能独立地进行专业的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工作”。 1962年10月22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所长赵九章致信中国科学院领导,建议中科院开办研究生院。[9] 1964年9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中关村试办研究生院,挂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9] 1955-1965年,中国科学院共招收研究生1518名,是全国研究生招生总人数的11.2%,其中1963年高达全国招生总数的24.7%。1965年,中国科学院已有招生单位81个,占当时全国招生单位总数的34.6%,在学研究生人数已近千名(943名),占全国研究生总数的20.7%。[11] 1966年“文革”开始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停办。[12] 中国科学院大学改革发展 研究生教育恢复、发展时期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在京成立 1977年9月5日和10日,中国科学院分别向国务院提交《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个问题的报告》和《关于招收研究生的请示报告》。11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一九七七年招收研究生具体办法的通知》,标志着中国研究生教育制度中止了12年之后的恢复。[9] 1977年9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在北京筹建我国第一个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设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学和无线电技术、计算机工程、空间技术、环境科学以及科学组织管理等专业。中国科学院的73个研究所与208所高校及中国社科院、部委所属89个单位,于1978年招收了恢复研究生教育后的第一批研究生。中国科学院招收了1529名,占全国招生总数的14.3%,占全国招收理工科总数的22.8%。 1978年3月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在北京正式成立,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创办的第一所研究生院。3月3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严济慈等任职的批复》,任命严济慈为研究生院院长,马西林等任副院长。研究生院于1978年10月14日举行开学典礼。[5][9] 研究生教育 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学位条例规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授予",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是由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共同进行。首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由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方毅出任。 1981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国科学院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资格。9月25日,根据《中国科学院学位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纪要》,暂由各学部授予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1月,研究生院在北京举行首届研究生毕业典礼。[9] 1982年5月,中科院党组批准,同时使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两个名称。6月中旬,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首先进行试点,进行了中国首次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马中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谢民(中国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所)、李尚志、赵林成、白志东、冯玉琳(中国科技大学)等6名研究生,分别获得理学、工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历史上自己培养出的首批博士。[9] 1982年,中国首批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共12名,其中中国科学院培养了7名,占全国总数的58%。 1985年5月7日,中国科学院下发《关于我院学位授予权下放的通知》和《中国科学院硕、博士学位授予暂行工作细则》,决定把学位授予权下放到各研究所。[9]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成立 研究生院成立 中国科学院党组于2000年6月在上海召开了中国科学院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体制进行改革的思路,全院上下形成了创办新研究生院的共识。 2000年7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筹建工作小组”,开始新研究生院的筹建工作。[13] 2000年9月20日,中国科学院向国务院提交《关于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报告》,将当时全院109个研究所的研究生教育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和资源整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的基础上,更名组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4] 2000年12月29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下发《关于同意调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权管理体制及更名的批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正式更名组建,并将中国科学院5个学部和作为学位授予单位各研究所的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归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3] 2001年2月,中国科学院下发文件,明确了研究生院“三统一、四结合”的办学方针,即“统一招生、统一教育管理、统一学位授予”的职能和“院所结合的领导体制,院所结合的师资队伍,院所结合的管理制度,院所结合的培养体系”的组织形式。同年5月22日,新研究生院更名成立的揭牌仪式在北京玉泉路园区举行。 2005年3月4日,根据《关于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并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通知》,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并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9] 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名成立并招收本科生 2012年6月,经教育部、中编办批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国科大 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并确立了“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的办学方针。 2013年6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先进技术学院在深揭牌成立。该学院是国科大第一个揭牌的专业学院。[15] 2014年,国科大经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本科生,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当年,国科大招收首届本科生332名,分布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个专业。 招收本科生,标志着国科大形成了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是国科大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于2009年开工建设,西区于2013年9月启用,东区于2015年9月启用。[9] 2015年7月24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揭牌成立。[16] 2016年1月4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加入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5月13日,中国科学院大学艺术中心成立并获捐资两亿元。11月19日,中国科学院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在深合作办学备忘录,双方将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校区。[9][17-18] 中国科学院大学华北医院成立 2017年,中国科学院与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关于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协议》。[19] 2017年7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与华北石油总医院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举行。8月6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华北医院揭牌仪式暨合作推进会在华北石油总医院举行,标志着国科大首个直属附属医院正式成立。12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与福建省政府、福州市政府在福州签署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学院协议。[20-21] 在2017年12月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国科大18个一级学科获得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a+,30个一级学科达到a类。截至2017年底,国科大共建成31个科教融合学院和7个校部院系。[9]
中国科学院大学(5 2018年2月25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与南京市人民政府举行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确定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4月27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获准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10月14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建校40周年纪念大会在雁栖湖校区举行,国科大在纪念大会上收获了一份来自星空的生日礼物——一颗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国科大星”。10月25日,《中国高校媒体影响力榜单》发布,中国科学院大学排名第十。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与北京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11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与重庆市人民政府携手共建的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正式揭牌。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大学首个临床医学院在重庆揭牌成立。[22-29]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教
中国科学院大学院系及师资 师资队伍 授课教师 院所风景 截至2014年9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共有校部直属院系中心教师539人,研究所教师 1241人,外聘教师554人,授课教师中有两院院士40人、千人计划入选者26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36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38人、长江学者4人、境外教师20人。[30] 指导教师 截至2014年9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共有研究生指导教师10063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5995人、两院院士276人,千人计划入选者230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66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689人、长江学者31人。[30] 备注:以上各类师资名单详见参考资料[31] 培养单位 据2017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国科大形成了由京内4个校区、31个科教融合学院、7个校部院系和分布全国的117个研究院所组成的培养体系。国科大各院系和中科院各研究院所都是学校的培养单位。[32]
(参考资料[33-34])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育 院所风景 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国科大已累计授予硕士、博士学位逾10万余人;在学研究生4.57万余名,其中博士研究生约占50%。 国科大研究生教育通过集中教学校区的课程教学和研究所科研实践的“两段式”培养模式,实施“统一招生、统一教育管理、统一学位授予”和“院所融合的领导体制、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培养体系”。 此外,中国科学院大学还实行了“跨学科课程兼修计划”(简称program-10),即针对北京的集中教学相关学院(系),利用每学年1000余门各类课程开设的教学优势,组织形成符合该校实际、具有该校特色的十个左右职业资质课程的培训项目,使该校部分学有余力的优良学生,在主修并能够完成本学科专业及学位课程的同时,可跨专业选修另一个学科专业的职业资质课程(获得课程结业证书或职业资格认证)。 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覆盖了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和文学10个学科门类的39个博士一级学科、54个硕士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覆盖了工程(包括22个工程领域)、工商管理、应用心理、应用统计、翻译、药学、农业推广、工程管理、公共管理、金融硕士等10个类别。[35] 博士一级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心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系统科学、科学技术史、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畜牧学、林学、水产、基础医学、药学、中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36] 硕士一级学科(名单不全):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心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系统科学、科学技术史、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畜牧学、林学、水产、基础医学、药学、中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36] 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生教育 1 教育概览 院所风景 2014年起,中国科学院大学在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个专业招收本科生。这是中国科学院大学首次招收和培养本科生,是经教育部批准,进行教育改革创新的一项新措。其中: 数学学科的主要培养实体为: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物理学科的主要培养实体为:物理科学学院、力学研究所、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等24个单位; 化学学科的主要培养实体为:化学科学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化学研究所等17个单位; 材料学科的主要培养实体为: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12个单位; 生命科学学科的主要培养实体为:生命科学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等21个单位; 计算机学科的主要培养实体为:计算机与控制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电子学研究所等14个单位。 2 办学举措 2.1 学业导师制 院所风景 学校遴选四百位左右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组成了一支学业导师队伍,这些导师分布在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6个学科相关的学院,都在中科院北京地区各研究所工作。大学新生可以根据其意愿确定一位指导老师。学生在本科阶段,除参加正常的课堂学习外,还能够接受其学业导师的指导、融入导师领导的团队(即导师助手和师兄师姐集体),每一个学生将在日常生活、课程选择、学习方法、科研实践、学风道德、兴趣培养、心理健康、人生理想、职业规划、未来发展等方面,得到导师们的指导和帮助。 2.2 小班制 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后,国科大实施小班制授课。小班制授课的真正目的,是要摒弃“填鸭式”教学,尽量运用研讨式、启发式、浸入式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大胆质疑、即兴表达、寻根究底的能力与素质,同时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3 “三段式”培养体制 第一阶段为公共基础课学习,在进校后确定的学业导师指导下,重点学习数学、物理、语言文化类课程,以及素质教育类课程。约一年半的公共基础课学习结束后,根据兴趣和学业表现,学生可以在学校和老师指导下重新选择最感兴趣的专业,也可以申请相应调整学业导师。 第二阶段为一年半左右的专业基础课学习,重点学习本专业基础性课程。这个阶段结束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具体的专业方向,确定专业导师。 第三阶段为第四学年的专业学习和科研实践。在确定专业方向和专业导师后,学校将安排学生首先到与中科院有密切合作关系的国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所学习研修一学期,然后回到专业导师所在研究团队及实验室,一边参与“研讨班”式的学习,一边做本科毕业论文,也可以在条件满足的前提下,自然过渡到研究生学习阶段。 2.4 学分制 院所风景 国科大实行学分制,修满学分的学生有机会提前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2.5 国际交流培训 一是外语教学主要由外教承担,二是将密集组织到访中科院的国际著名学者到学校开展各类学术讲座,三是本科第四学年上学期安排到与中科院有合作关系的国外高水平科教机构学习研修。此外,将尝试对高年级部分专业课学习实行“双语制”教学。 2.6 名师上讲台 在本科生的课程教学中,国科大除了切实组织名师授课之外,还将组织助教队伍为学生答疑解惑。 2.7 讲座制度 国科大常年举办各类学术讲座,首先中科院有大批处在领域前沿的专家学者,其次每年有数千人次到访的国外一流学者。 2.8 教学实践平台 近十几年以来,中科院104个研究所在国家的支持下,均已建立起国际先进水平的相关实验室,绝大部分国家投资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在中科院管理下开放运行。这些实验室及大科学装置也是国科大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学科研实践平台。 2.9 学费及奖助学金 国科大针对全体在读学生,设立了校长奖学金及各类专项奖学金。[35] 中国科学院大学留学生教育 中国科学院大学是中国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高等学校,国科大自2004年起正式招收外国留学生,至2014年,国科大累计招收培养1000余名外国留学生。 院所风景 国科大有120多个专业可以招收外国博士留学生,涉及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等七大门类83个专业。学习人数最多的前10门专业包括植物学、创新管理、生态学、自然地理学、神经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化学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和材料物理与化学。2014--2015学年度,学校还有200余个专业开设中文授课的外国硕士留学生项目,及植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化学工程、创新管理、行政管理等9个全英文授课的外国硕士留学生项目。 2014年秋季学期,共有来自六大洲70个国家的711名研究生在国科大学习,其中攻读博士学位的人数占73%,攻读硕士学位的占27%。其中,90余人参加了“中国—丹麦科教中心”的双学位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据统计,攻读博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人数已经达到546名,数量位居中国高校前列。留学生人数居前10位的生源国国家包括丹麦、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泰国、肯尼亚、伊朗、孟加拉国、吉尔吉斯斯坦和尼日利亚。 同时,国科大也招收非学历外国留学生,包括普通进修生(含交换生、科研交流生)和高级进修生。国科大有40余名外国进修生在从事专题研究。国科大现有100多门全英文授课研究生课程面向进修留学生开放。[35]
中国科学院大学合作及成教 合作培养 国科大与德国马普学会、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俄罗斯科学院、美国科学院以及60多所世界著名高校建立了密切联系和合作关系,与丹麦科教部及8所高校联合创建了“中丹学院”[5]
继续教育 中国科学院大学培训中心是国科大成立的独立法人实体,是国科大继续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机构。中国科学院党校办公室是中科院党校的日常运营机构,主要负责党政领导干部的继续教育工作。培训中心与党校办公室均挂靠在科技管理学院,以上三方形成并行协同的运行机制,共同构筑了国科大乃至中国科学院继续教育平台。 国科大的继续教育工作除了面向科学院系统内的科技领导、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新人员、科技管理人员和研究生教育干部等各类人才之外,同时面向全社会的科技创新人才、创新企业家和创新型领导等开展了区域创新、企业创新、科技创新三大类培训项目,也承接了政府部门、企业和科研组织的委托培训项目和个性化定制培训项目,为区域领导干部、科技管理者及企事业单位管理者的继续教育与成长发展,乃至社会人才培训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自2009年以来,国科大继续教育平台共计培训学员近4万人次。其中,举办中国科学院内培训班49个,培训对象包括所局级领导、处级管理骨干、研究生导师、课题组长等,培训学员4419人次;举办社会培训班271个,培训对象包括地方科技市(县)长和科技局长、科研院所领导者和科技骨干、大型国资企业的高管、中小企业家、企业中层管理骨干、项目经理等,培训学员约35000人次。[35] 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大学创新单元 据2016年1月中科院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国家实验室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5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21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41个。[37] 国家实验室: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37]、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实验室[38]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湿法冶金清洁生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信息内容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真空技术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碳纤维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土壤养分管理国家工程实验室[37]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档数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基础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信息安全共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光电子器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性能均质合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手性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7]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并行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岩土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真空仪器装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光栅制造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光电子晶体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环境光学监测仪器中心 、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半导体泵浦激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7] 中国科学院大学科研成就 科研项目 院所风景 截至2014年底,该校教师及科研人员、岗位教授等承担各类在研项目/课题5598项,当年投入经费约52亿元,支出约46亿元。其中,在研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46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75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9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06项,中科院下达的各类科技项目1551项,其他国家部委科技项目782项,各类省、市、自治区科技项目289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338项等。 其中,2014年底在研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22项(a类专项10项,b类专项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部委推荐,2011-2012获批)9项,重大项目(2012-2013获批)10项,创新研究群体(2013-2014获批)12项;科技部973项目(2013-2015获批)27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4-2015获批)17项,青年科学家专题(2014-2015获批)4项。[39] 科研成果 该校教师在natrure、science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学术论文,取得了铁基超导、中微子震荡等一系列代表性重大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重要奖励数百项。 2014年,该校教师及科研人员、岗位教授等共发表科技论文8610篇,其中sci收录6707篇,ei收录1384篇,istps收录388篇。 2014年,该校教师及科研人员、岗位教授等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97项,其中国家三大奖32项,含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7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40]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术资源 图书馆 1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同时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馆,该馆立足科学院、面向全国,主要为自然科学、边缘交叉科学和高技术领域的科技自主创新提供文献信息保障、战略情报研究服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支撑和科学交流与传播服务。 截止到2015年6月底,文献情报中心(包括三个地区中心)通过集团采购网络数据库109个,借助国家平台开通数据库44个,集成开通开放获取数据库20个。院内科研用户即查即得外文期刊(现刊)近1.8万种,外文图书9.9万卷/册,外文工具书0.7万卷/册,外文会议录3.8万卷/册,外文学位论文48.5万篇,外文行业报告163.2万篇;中文图书35.2万种(套)/37.8万册,中文期刊1.7万种,中文学位论文247.3万篇。 据2016年1月文献情报中心官网信息显示,系统收录中外文国防科技报告、会议文献、军事标准等各类文献总计6529908篇。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收藏古籍50余万册,包括唐人写经、西夏文写本、宋椠元刻及大量稿本、抄本、名人字画、契约、家谱等,尤以地方志和明清诗文集著称。[41]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馆 作为国科大各校区身边的图书馆由两部分组成:位于雁栖湖校区的雁栖图书馆和玉泉路校区的玉泉图书馆。以下主要介绍的是雁栖图书馆和玉泉图书馆的配套资源与服务。 雁栖图书馆和玉泉图书馆分为以下八大功能区,其中以雁栖图书馆为主,玉泉图书馆为辅。 (1)流通书库:采用rfid技术,提供在架十余万册中文图书。 (2)期刊阅览室:包含五百多种现刊、过刊,以及部分硕博论文等。 (3)西文原版书库:以学术图书为主,包括elsevier、wiley等国际一流的出版社,内容涵盖力学、物理学、化工、电子电气工程、计算机等学科,近三万册。 (4)工具书库:涉及四库全书、古籍类丛书、中外文工具书、百科全书、中文古今常用工具书,共八千多册。 (5)院士捐赠室:涉猎范围广,珍藏价值高,学术影响深的珍贵图书、期刊,如“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院士和何泽慧院士捐赠的图书等。 (6)密集架库:藏书约20万册,以备用图书为主。 (7)电子阅览室:自助免费使用电脑、上网,查阅国科大订阅的所有电子资源。 (8)玉泉图书馆开架阅览室:能在该室内阅读到百余位院士捐赠的2000余册图书。 (9)触摸屏电子阅报刊系统:在服务台的两侧及三楼中部南北两侧有四台触摸屏电子阅报刊系统,包括了150种报纸、200多种期刊,均为当月现刊,可以实时阅读报纸/期刊。 (10)电子文献资源:中文数据库包括中文期刊数据库3个(中文电子期刊20313种)、中文图书数据库2个(中文电子图书166万册)、中文学位论文数据库2个(中文学位论文215万余篇)。外文期刊17272种(订购期刊6631种、集成oa期刊9957种、借助国家平台开通期刊684种)、外文图书数据库4个(外文电子图书36756册)、外文工具书数据库2个(外文电子工具书864册)、外文学位论文数据库1个(外文学位论文41万余篇)、外文会议录数据库3个。另有二次文献数据库16个、工具事实型数据库5个、多媒体数据库2个。总计111个数据库(含nstl订购,借助国家平台统一开通数据库44个)。此统计未包含该校通过自主订购数据库获取文献数据。[41] 学术期刊 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主办的刊物有:《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自然辩证法通讯》、《管理评论》、《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共5种。
机构知识库 机构知识库是研究机构实施知识管理的工具,是机构有效管理其知识资产的工具, 也是是机构知识能力建设的重要机制。 中国科学院大学机构知识库 以发展机构知识能力和知识管理能力为目标,快速实现对本机构知识资产的收集、长期保存、合理传播利用, 积极建设对知识内容进行捕获、转化、传播、利用和审计的能力,逐步建设包括知识内容分析、 关系分析和能力审计在内的知识服务能力,开展综合知识管理。[43] 中国科学院大学创新文化
中国科学院大学形象标识 院徽 一、图案 院徽 外环为"中国科学院"字样,上为第一任院长郭沫若的手书,下为英文。 环内是由六个晶体组成的一个物质结构图案,象征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生物六大学科融汇和结合的基础作用;中间自然形成一齿轮,象征基础科学凝聚、派生的技术科学的推进作用。 二、颜色 外环、环内的六个晶体和中间的圆点为孔雀蓝色;中国科学院的中外文字和环内晶体之外的部分为白色。 三、含义 整个图案庄重、大方。象征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和高新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加强原始科学创新,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中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创新贡献。[44] 中国科学院大学文化精神 中科院院风 唯实、求真、协力、创新 中科院优良传统 科学、民主、爱国、奉献[44] 校训 博学笃志,格物明德 校训 2003年6月26日,经研究生院院务会议讨论,一致赞同路甬祥院长提议的“博学笃志格物明德”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校训。 “博学”源自《中庸》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首句,是希望我们的学生通过刻苦学习和实践,获得广博的知识,不仅懂得自己攻读的专业,也能跨越学科的边界涉足其它的领域;不仅有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训练,还要有一定的社会、历史、人文、艺术的修养;不仅要有较全面又相对合理的知识结构,还要有远大的抱负和广博的胸怀,面向社会,看待人生,走向未来,在生命途中永无止息地学习和充实自己。 “笃志”源自《荀子·修身》中“笃志而体,君子也。”意思是具有坚定意志并能付诸实践的人,才是君子。其实路院长重视的“笃志”是有新意的,他曾讲过:“在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振兴中华的伟大实践中……要努力向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钱三强、吴文俊、彭加木、蒋祝英和蒋新松那样的杰出科学家学习。因为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坚定信仰和对科学事业执著追求的完美统一。他们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是全中国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楷模。”(引自路甬祥在中科院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路院长还说:“我们要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对青年骨干进行理想信念和优良传统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尽快成长成才”。(引自路甬祥《为知识创新工程提供组织保证和精神动力》)所以,以崇高的理想及对科学事业心的不懈追求,投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实践而忘我地工作,就是今天“笃志”的含意。 “格物明德”都源自《礼记·大学》。宋代朱熹以后,《大学》已被公认为儒家的主要经典之一,它所提倡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自汉唐以来历代士人毕生追求的理想,对当代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同样有深刻的启示。 “格物”是《大学》中八条目的首目,也是八条目的基础。它是说要想达到“治国、平天下”的最高理想,首先要做的是仔细研究探察天下的万事万物,推究它们存在变化的真实道理,只有懂得其中的“理”,才能获得丰富的知识,这样才有智慧,从而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心志端正,不受外物诱惑而达修身。因而能治理好家庭,进而才有可能步入治国、平天下的境界。所以“格物”也就是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与博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明德”是《大学》中三纲要之首纲,也是三纲要的核心和根本。它是说大学之中最高的为学之道,是要教导学生能够彰显自己心中美好的德性,时常想到上天所赋予你的天良,这样才能使人革旧从新,身体力行,处于内心清明的最高的、善的境界上。这就是做人的基本道理。这里“明德”与“笃志”亦有从善如流的相似含意。笔者认为今天讲的“明德”与《大学》中讲的“明德”,在道德人性上虽有共同的一面,但在时代要求上却有很大的不同。今天的“明德”最基本、最普遍的要求则是爱国主义,它应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虔诚的信念。[45] 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集体
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任领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