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
时间:2019-04-01 17:17 在线客服 办理微信号:11159098
宜宾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由教育部统一印制,毕业证书有多处防伪标识。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学院是2001年5月11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和四川教育学院宜宾分院(1984年建立)合并组建的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宜宾学院(yibin university)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宜宾市,是教育部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首批试点院校之一,四川省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院校之一,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1-4]。类 型 综合 属 性 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数据中国“百校工程” 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 主管部门 四川省 现任领导 院长:王玲 党委书记:蔡乐才 本科专业 九大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60个。。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1975年创建的“社来社去”试点班和宜宾地区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校址在原南溪 宜宾学院(22张) 县李庄镇白庙村。 1978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宜宾师范专科学校。 1987年,学校迁往宜宾市江北桥溪湾。 1993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5] 四川教育学院宜宾分院 四川省宜宾师范学校 四川省宜宾师范学校前身为1939年兴办的“四川省立宜宾师范学校”。 1949年12月,宜宾解放,学校更名为“川南宜宾师范学校”。 1952年12月,学校再次更名为“四川省宜宾师范学校”。 宜宾教育学院 四川教育学院宜宾分院(宜宾教育学院)是国家教育委员会1994年3月28日批准建立。 2000年7月14日,宜宾市人民政府向四川省教育厅报送《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宜宾师范学校建制,将宜宾师范学校并入宜宾教育学院的请示,不久即得到省教育厅批复同意。[5] 宜宾学院合并之后 2001年5月11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四川教育学院宜宾分院(含四川省宜宾师范学校)合并组建的一所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宜宾学院。 2012年,宜宾学院当选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 2013年12月,宜宾学院与西华大学签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5-6] 宜宾学院办学条件 宜宾学院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7月,宜宾学院有18个二级学院,开办有覆盖文、理、工、管、经、法、教、艺、农九大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59个、专科专业37个。[7] 本科专业
专科专业
宜宾学院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7月,宜宾学院有教职工1010人。有正高级职称84人、副高级职称269人,博士92人、硕士442人;有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8人;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6人,宜宾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5人,宜宾市拔尖人才15人,宜宾市骨干人才3人。另聘有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校外专家教授和双师型教师160余人。[2][14]
(表格参考资料来源:[15])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蔡乐才、高曾辉[16]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4人):李尚卫、郭五林、郭鹏、王藩侯[16] 四川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高曾辉、彭贵川[16]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6人):谭超、伏飞雄、刘敏、尚书勇、邓中文、李尚卫、邵菊香、魏琴、闵军、高曾辉、郭鹏、蒋德均、肖乾利、白玉林、王藩侯、孟林[16] 宜宾学院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6年4月,宜宾学院有国家级综合改革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综合改革专业8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建有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建设有省级精品课程17门,校级精品课程34门。[2][15] 国家级综合改革专业(1个):社会工作[15] 省级特色专业(5个):社会工作[17]、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生物工程[15] 四川省首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3个):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生物工程[18] 省级综合改革专业(8个):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生物工程、物理学、法学、音乐表演[15][19] 校园环境(8张) 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生物工程[20]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基地[21]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综合人文素质实验教学中心[15][22]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需求导向工程应用型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5] 省级精品课程(17门):演讲学、写作学、生物技术概论、数学物理方法、企业战略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动物学、教育原理、数学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市场营销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数字电子技术、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田径、高等代数。[23] 学生成绩 2011年至2016年,宜宾学院学生共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141个、省级竞赛奖项309个,其中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vex机器人大赛、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竞赛的全国一等奖32项。[2] 学院获奖 截至2016年4月,宜宾学院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语言文字工作示范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 400佳单位”、“四川省园林式院校”、“四川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2] 宜宾学院学科建设 截至2011年10月,宜宾学院与西华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取得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7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资格[24];并培养了相关校级重点学科,其中一级学科7个,二级学科11个。[25] 校级一级学科(7个):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生物学、生物工程、工商管理、化学(培育学科) 校级二级学科(11个):社会学、刑法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化学、数字媒体技术、音乐与舞蹈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国际贸易学(培育学科)、新闻学(培育学科)、行政管理(培育学科) 宜宾学院对外交流 截至2018年7月,宜宾学院先后与同济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美国蒙哥马利奥本大学、美国南卡州贝宁迪学院、韩国建国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acca等开展了多方面的合作,与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深化合作,组建了“中德国际工程师学院”。加强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和台港地区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合作项目;探索高校合作机制,共享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资源,构建教师、管理干部出国培训与研修长效机制。[2] 宜宾学院学术研究 宜宾学院科研成果 截至2018年7月,宜宾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11项;省部级项目69项、市厅级项目314项。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9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4项;获四川省教厅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2项;获宜宾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4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52项。全校教师共发表科研论文30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260余篇;被sci、ei、istp、cscd和cssci等收录500余篇。[26-27]
宜宾学院科研机构 截至2018年7月,宜宾学院建有省级科研平台4个,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市厅级科研平台9个;成立了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关的4个四个校级研究中心等32个科研机构。[1][27][29]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固态发酵资源与利用实验室[30] 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4个):发酵资源与利用实验室、计算物理实验室、香料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实验室、过程分析与控制实验室[30]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酒史研究中心、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30] 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区矫正研究中心、农村社区治理研究中心、农村幼儿教育研究中心、新建院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水运经济研究中心[30] 四川省博士创新实践基地(1个):中国酒文化博士创新实践基地[30] 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长江上游航运物流协同创新中心[30] 校级研究中心(4个):“宜宾酒产业与酒文化研究中心”、“宜宾能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宜宾轻纺与化工研究中心”、“宜宾电子与机械制造工程研究中心”[30] 宜宾学院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7月,宜宾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661多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61万册,电子图书500多万册。[31-32] 学术期刊 《宜宾学院学报》于1979年创刊,2001年正式更名为《宜宾学院学报》, 《宜宾学院学报》 为月刊,是一综合性学术期刊。该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华艺线上图书馆》等多家文献检索机构收录。该刊2002年被评为全国“质量进步社科学报”;2003年被评为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2005年获“全国优秀学报”称号;200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四川省高校社科优秀学报”。[33] 宜宾学院文化传统 宜宾学院形象标识 校徽 校徽以宜宾的“宜”字为主要创意思路,“宜”既表现了宜宾学院的区位,也蕴含宜宾学院于宜宾扎根,与宜宾同成长共发展的含义。 宜宾学院校徽 ”宜“字通”仪“即法度、标准;通”谊“即合理的道理、行为;具有丰收、恰当、正好。得其所也等积极向上的寓意。 校徽造型及寓意解释 校徽整体取钟的外形,合“洪钟大吕”之寓意,表明宜宾学院作为高等学府肩负传播文明、培养人才的使命,树“正大、庄严、和谐、博雅”之风,也必将有振聋发聩,声名远扬之效。 “钟”之引申含义:彰显宜宾学院人为宜宾学院的影响力提升而弘扬正能量的气概。 校徽内部似“多”字,既蕴含宜宾学院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莘莘弟子汇聚学院,多字又具有“人才聚焦、成果聚焦、服务聚焦”的含义;同时“多”字造型如双手互握,传递了宜宾学院师生员工相互成就、帮助与呵护的真诚与热情。意指学院人齐心协力,奋力谱写转型发展新篇章。 校徽内部以“宜”之篆字为主体,并一线贯通,与外圆相连,寓意我院接天地浩然之气、融通海内外优势资源,必将积健为雄,蓬勃发展。该校徽整体设计创意与风格传承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和”“合”文化。圆通的外型寓意和谐环境,也表达了学院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校园氛围。校徽形似“大”与“家”,蕴含宜宾学院办学目标为建成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本科“大学”的愿景,也寓意宜宾学院人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爱岗敬业的家国情怀和齐心协力,共同为实现我校的愿景和办学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内涵[34-35] 校训 厚德、博学、笃行、精进[2] 宜宾学院校园文化 文化活动 学院存有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的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学院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为统揽,以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 宜宾学院学生屡获全国大奖(5张) 节为主线,开展科技、文化、体育、学术、文艺等校园文化活动,主要包含绿茵杯足球赛、篮球比赛、大型文艺演出、校园歌手大赛、大学生青春风采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各类学术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考研经验交流会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制作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等。 该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新航道杯”全国校园歌手大赛、全国推新人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四川赛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比赛,多人获得全国和省级一、二、三等奖。 2011年恰逢建党90周年,宜宾学院有组织了建党9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1][36] 学生社团。截至2018年7月,宜宾学院占地1266.89亩,校舍面积3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亿多元,藏书301.15万册(含电子图书153.65万册),拥有固定资产近6亿元。设有18个二级学院,开办有本科专业59个、专科专业37个;有教职工1010人,有正高级职称84人、副高级职称269人,博士92人、硕士442人;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近15000人。[2]校 训 厚德、博学、笃行、精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