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师范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
时间:2019-04-02 03:07 在线客服 办理微信号:11159098
合肥师范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由教育部统一印制,毕业证书有多处防伪标识。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学校前身是安徽教育学院,创建于1955年,2007年改建为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合肥师范学院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全国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国培计划”示范性培训项目实施单位、“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工程实施高校,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创业学院”立项单位。。学校类型 师范类 属 性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14年) 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2014年) 所属地区 中国·安徽·合肥 现任校长 孙道胜。。[1]
合肥师范学院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拥有安徽省重点学科(c类)1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向10个。[1] 安徽省重点学科(c类):基础数学[8] 专业硕士学位点:教育硕士(教育管理、语文、数学、化学、美术、思政、体育、生物、物理、英语10个方向)[9] 合肥师范学院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共有专任教师754人,其中正高57人、副高176人、二级教授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3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7人、省宣传文化领域青年英才1人、省教学名师13人、省级教坛新秀18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7人、“双证”教师115人、省级教学团队11个。 履知楼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李进华[10] 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李进华、吴先良、曹卓良、黄少华、陈明生[10] 安徽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曹小云[10] 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吴昕春、袁晓薇、李群、殷世东[10] 安徽省教学名师:李进华、王家正、杨世国、姚如富、钱雯、孙志宜、郭玉堂、吴秋芬、胡玉娟、吕建国、胡昂、毕建洪、袁晓薇[10-11] 安徽省教坛新秀:吕建国、潘洁珠、王琳、杨刘、陈宏友、乔宗敏、李和平、石丽娟、马晴、刘路路、袁立丽、申远、史君华、朱桂兰、方璐、唐永生、谈谷雨、王凡[10-11]
合肥师范学院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拥有安徽省特色专业8个,安徽省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1项,安徽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7项,安徽省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个,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项,安徽省示范实验(习)实训中心7个,安徽省专业改造与新专业建设项目7个,安徽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立项3个,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4门,安徽省规划教材4项;建有1个省级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1][13] 锦绣校区博约楼 学校是全国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全国首批“国培计划”示范性培训项目实施单位、全国首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安徽省首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安徽省首批“创业学院”立项单位;是“国家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专家单位;设有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安徽省教育管理干部培训指导中心、安徽省教师资格认定中心;牵头组建“安徽基础教育发展联盟”;与合肥市庐阳区、包河区、经开区政府合作建立“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1] 安徽省特色专业:美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技术、体育教育、运动训练[14] 安徽省精品课程:古代汉语、化学化工文献检索与应用、数据库原理(资源共享)、办公自动化基础(资源共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资源共享)、高频电子线路(资源共享)、组织行为学(资源共享)、戏曲鉴赏(视频公开)、[15]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实践(视频公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视频公开)、书法训练(视频公开)、大学体育与健康(资源共享)、大学语文(资源共享)[11] 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16] 安徽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卓越中学化学 合肥师范学院(20张) 教师培养计划、卓越统计师培养计划、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计划、电子信息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16]、思想政治教育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音乐学专业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11] 安徽省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合肥师范学院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卓越中小学教师”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7] 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艺术设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音乐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英语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财务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8] 锦绣校区逸夫教学楼 安徽省示范实验(习)实训中心:教师技能训练中心、生物技术实习实训基地、化学示范实习实训中心、动漫创意与策划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工商管理实验实训中心、it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实训中心、工程实训中心[19] 安徽省专业改造与新专业建设项目:电子信息工程、网络与新媒体、物理学、软件工程、制药工程、物联网工程、酒店管理[20] 安徽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系统仿真实验室[21] 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2]、合肥师范学院—合肥长虹实业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合肥师范学院安徽林兰药业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11] 安徽省规划教材:《财务管理》、《现当代艺术思潮》、《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类系列教材》、《西方美术理论选读》[23] 教学合作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与美国特洛伊大学、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等合作开展“2+2”和“3+1”本科人才培养;与美国索尔茨伯里大学、德国希尔德斯海姆大学等15个国家和地区高校开展学生交流和教师互派;与安徽省体育局等共建安徽省首个足球学院——合肥足球学院;与台湾铭传大学合作共建刘铭传学院,引入铭传大学相关专业核心课程,部分学生第三学年有机会赴台湾铭传大学学习、赴美国铭传大学密西根分校攻读硕士学位;与合肥经开区合作共建附属实验中小学。[1] 实训基地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研究所、皖新传媒集团、安徽徽王集团等合作建立“魂芯”dsp实验室、pcb及smt生产线、蓝莓深加工生产线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5个;与合肥市、明光市、金寨县、砀山县、蒙牛集团、人和集团、长虹电子等合作共建校外产学研合作育人基地110余个。[1] 学生成绩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学生近三年在“挑战杯”、数学建模、机器人、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省级以上赛事中获奖924项。[1] 教学成果 截至2016年12月,近三年学校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奖15项。[1]
合肥师范学院获得荣誉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先后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首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第三、四届“全国文明单位”,第六、七、八、九、十届“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第一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安徽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等荣誉,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等荣誉。[1] 合肥师范学院学术研究 合肥师范学院科研机构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拥有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1个、安徽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安徽省高校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1个、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安徽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分中心1个,拥有校级科研机构19个。[1]
合肥师范学院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近三年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 锦绣校区行知楼 基金、星火计划等国家级项目45项;发表学术论文1518篇,其中被sci、ei收录263篇;获国家专利145项;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5项。[1]2012年度获得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年度获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015年度获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013年度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5项。[33] 2015年9月,学校朱镜人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英国现代教育思想流派的历史演进研究》通过结项验收,被评为“优秀成果”。[34]
合肥师范学院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9月,学校图书馆拥有中外文纸质藏书合计105.9万册,电子图书260.99万册,中外文期刊1572种,1652份,音像资料6865件,中外文数据库34个。重点收藏本院所设各专业的专业文献及相关学科文献,注重收藏基础理论著作及专门著作。哲学、政治、语言、文学、教育、艺术、历史方面的藏书较多,类书、丛书、文集、图集及各专业常用的参考工具书收藏也较为丰富,初步建成由印刷型文献、电子文献、专业性文献信息数据库、共享资源等构成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36] 学术刊物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fei normal university》)创刊于1984年9月,原名为《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月更名为《合肥师范学院学报》,[37]是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合肥师范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38] 学报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于1999年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2年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1999年获得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质量进步奖、安徽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2000年被评为全国教育学院“十佳学报”,2002年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3年获得《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被评为安徽省优秀社科学报、全国教育学院“十佳学报”,200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8年被评为全国教育院校优秀期刊,2010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12年被评为全国教育院校“十佳学报”。[39]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重点栏目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艺学专题、中古、近代汉语史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与教学、“产学研”专栏等[40] 《安徽基础教育研究》 《安徽基础教育研究》是由安徽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主管,合肥师范学院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2015年全年4期全文收录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安徽基础教育研究》于2013年创刊,主要以电子刊形式将来自一线的调查数据、问题解析、改革案例及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推广与转化。[41] 合肥师范学院文化传统 合肥师范学院形象标识 校徽 校徽 合肥师范学院校徽确定于2008年11月。 校徽图案为圆形,主色调为蓝色,内容由校名中英文、中心图案和建校时间组成。校徽上标明了校名中英文。校名中文字体为苏轼体。 中心图案为学校主建筑锦绣校区图书馆,采取抽象构图,图案横画象征堆积的书籍,竖画象征竹简,寓义知识和教育。 中心图案下方为学校的建校时间1955年。[42] 校歌 《合肥师范学院校歌》 徐海燕 词 罗可曼 曲 先贤创业,文脉悠长;薪火相传,求索无疆。 校歌 巍巍学府,江淮名校;爱满天下,万千气象。 啊,青春在这里,放飞梦想,我们志存高远,感恩师长。 理想在这里,传承发扬,我们重任在肩,承载希望。 合师的明天更加辉煌,前程在这里扬帆起航。合师的明天更加辉煌! 莘莘学子,济济一堂;学以致用,奋发向上。 信念如磐,明日栋梁;知行合一,为国荣光。 啊,桃李在这里,沐浴春风,化作爱心雨露,洒向四方。 前程在这里扬帆起航,我们重任在肩,承载希望。 合师的明天更加辉煌,前程在这里扬帆起航。合师的明天更加辉煌![43] 校旗 校旗的旗面为蓝色,色标为“c:100 m:70 y:0 k:0”,长方形,其长与 校旗 高之比为三比二。 校旗常用标准尺寸为长240公分,高160公分;其他情况下也可采用以下三种尺寸:长288公分,高192公分;长192公分,高128公分;长96公分,高64公分。[44] 合肥师范学院精神文化 校训 爱满天下、知行合一 “爱满天下,知行合一”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 爱满天下,体现的是一种爱祖国、爱人民、爱教育、爱学生的大爱精神和博爱情怀,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把“爱满天下”作为校训,既体现了以德立教、以爱施教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立教为公、服务社会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体现了学校落实“师范性”办学定位的本质要求。 知行合一,源自于明代王守仁的《传习录》:“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陶行知先生特别强调“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行合一”在本质上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知行合一”为校训,意在激励全校师生员工既要追求真理、善于学习,又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45] 合师精神 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自强不息,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学校自1955年创建以来,历经创业、撤并、恢复、改制、转型等坎坷历程,但全校上下始终牢记使命,以更好服务安徽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抢抓机遇、与时俱进、顽强拚搏、开拓创新,实现了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六十多年来,一代代合师人在推进学校事业发展过程中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充分展现出刚毅坚卓、百折不挠、勇于开拓、奋发图强的良好精神品质。 卓越,高超出众之意。卓越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种境界、一种追求,是指将自身的优势、能力、资源发挥到极致的一种状态。追求卓越,既是学校的办学目标,也是精神动力。六十多年来,全校上下始终把追求卓越的精神贯穿到做好各项工作中,尤其是改制以来,立足“高起点”,注重高质量,追求高水平,实现了办学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追求卓越,充分体现了该校师生志存高远、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46] 校风 诚朴包容、精细雅致 诚朴,真诚质朴之意。诚信乃立人立学之本,朴真乃为人为学之基。学校历来重视师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大力倡导和引导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诚心正意、务本求实的优良品德,诚实做人、诚心向学,在师生中形成了诚信友善、务实崇真的风尚。 感恩亭、师魂雕塑 包容,是大学的本质,也是做人的胸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大学的包容,作为高校既要保持自己的学术传统和特色,又要具有国际视野,开放包容,海纳百川,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成果教育学生、创造新知;“诚信乐群、大度宽容”是做人的包容,既要悦纳自己,更要宽容别人,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宽厚、宽容、宽松的氛围。 精细,精密细致之意。雅致,高雅的意趣,指品格高尚之人的优雅情趣。精细雅致,体现了学校师生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和风格。精细做事,追求事态完美而注重细节;雅致做人,追求品德清雅而不媚俗,反映了学校师生尚德尚美、精益求精的价值取向和良好风气,彰显了学校注重师生品德、品质、品位教育的成果。[47] 教风 为人师表、教学相长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天职。长期以来,学校广大教师自觉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和业务学习,严谨治学、敬业爱生、言行雅正,树立起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表形象,体现出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品德和情操,展现出了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坚持“与学校同发展,与学生同成长”的工作理念,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了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平等共进的局面,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的教育信念在学校得到了体现。[47] 学风 勤习慎思、品学兼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而不思则罔”。可见在学的基础上,勤于实践和思考,是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惟有慎思,方能辨别真伪,获得真知;惟有勤习,方能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勤习慎思既是学习的根本方法,也是优良学风的集中体现。 作为当代大学生当以成才为目标,以修德为根本。欲成才首先要成人,故应德才兼修,既要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和道德意识品质的修炼,通过刻苦学习和实践锻炼,努力做到品学兼优,全面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47]。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锦绣、滨湖、三孝口三个校区,校园面积1294.75亩(滨湖校区800亩未竣工);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3亿元,纸质图书112万册;共有专任教师769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5225人;设有15个学院和4个公共课教学部,本科专业57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向10个。[1]硕士点 服务国家特需项目1个(教育硕士) 个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