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毕业证样本图片_高中生受益网

高中生受益网移动版

主页 > 学校资讯 >

本科专业毕业证样本图片

本科专业毕业证、样本及介绍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学院前身为交通大学创建于1921年的机械工程科动力组,1952年成立动力机械系,1956年随学校主体迁往西安,是当时交通大学整体西迁的系之一。1994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院系调整,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和动力机械工程系合并成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0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是西安交通大学创建最早的二级学院之一,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锅炉专业、第一个汽轮机专业、第一个汽车制造专业、第一个制冷与低温专业、第一个压缩机专业等,创立了中国热能动力学科和内燃机学科等。

学院前身为交通大学创建于1921年的机械工程科动力组,1952年成立动力机械系,1956年随学校主体迁往西安,是当时交通大学整体西迁的系之一。1994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院系调整,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和动力机械工程系合并成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截至2017年3月,学院设有11个系(中心),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有教职工327名;1959~2016年培养本科生25700余名,硕士4900余名,博士1300余名,在读硕士生926名,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生386名,博士生750名,留学生103名,分布在彭康书院、仲英书院和励志书院[1]。

2018年12月10日,被教育部遴选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2]

中文名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外文名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简 称

能动学院

创办时间

1921年

类 别

二级学院

类 型

理工

主管部门

西安交通大学

现任领导

院长:严俊杰

书记:何茂刚

专职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本科专业

4个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8个

专业学位授权领域3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8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2个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1个

二级学科6个

院系设置

9个系、1个学院、1个中心

地 址

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北二楼(710049)

目录

1历史沿革

2办学条件

▪系部专业

▪师资力量

▪学科建设

▪教学建设

▪教学交流

▪社会影响

3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学术交流

4文化传统

5现任领导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历史沿革

由 高中生受益网 编辑

1921年,交通大学创建机械工程科动力组,1952年成立

1921年学校全景

动力机械系,1956年随学校主体迁往西安,是当时交通大学整体西迁的系之一。

1975年与工程物理系部分专业合并后,调整为动力机械一系和动力机械二系;1983年4月,分别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和动力机械工程系。1994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院系调整,上述两系合并成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004年原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主体并入。2012年,过程装备与控制系、化学工程系独立成立新的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1]。

2018年12月10日,被教育部遴选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2]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办学条件

由 高中生受益网 编辑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系部专业

截至2017年3月,学院设有11个系(中心),4个

西安交通大学东三楼

本科专业。

系、中心:热能工程系、热动力工程系、热能动力与控制工程系、热流科学与工程系、汽车工程系、流体机械及工程系、压缩机工程系、制冷与低温工程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实验教学中心。

本科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1][3]。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3月,学院共有教职工327名,其中教师248人,实验技术人员48人。教师队伍中有教授86名、副教授104名,讲师58人,博士学位获得者达95%以上,45岁以下青年教师17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74人,“80后”教师109人,占全院教师总数43.95%。

学院在职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8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中青年教师队伍中有院士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1名、“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千人计划”学者5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7名、讲座教授4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名,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入选者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名,中组部青年千人3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6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42名,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奖及基金获得者12人次。

2015年2名教授分别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和“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称号。学院拥有一支包括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在内的教师队伍[1]。

中国科学院院士(4名):陈学俊、陶文铨、何雅玲、郭烈锦。

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林宗虎。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8名):孟庆集、林宗虎、陈听宽、束鹏程、陶文铨、吴业正、徐通模、王尚锦。

千人计划学者(4名):lionel vayssieres、enrico traversa、杨保文、张玉文。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7名):郭烈锦、黄佐华、何雅玲、邢子文、严俊杰、王秋旺、苏光辉。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4名):刘洪潭、王国祥、张玉文、赵天寿。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4名):屈治国、王金华、沈少华、田文喜[4]。

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陶文铨、何雅玲。

陕西省教学名师(2名):王秋旺、何茂刚[5]。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3月,学院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相应的博士后流动站以及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动力工程、核能与核技术工程、环境工程3个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点。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核能科学与工程等6个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获得a+。

学院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单位(2009-2014),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和秘书长单位(2013-2017),中国机械工程教育协会机电类学科教学委员会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秘书长单位(2014-2018),中国高教学会工程热物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2012-2016)[1]。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2000年至2017年3月,学院承担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3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一等奖2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13项。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9篇、提名奖7篇。

学院建设了包含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

人才培养

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教材3本、国家级规划教材3本等一流的优质教学资源,同时拥有国家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核电厂与火电厂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重要实验/实践教学基地。

动力工程和核能与核技术工程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国家级精品课程(6个):核反应堆热工分析、热工基础、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工程热力学、传热学。

省级精品课程(6个):核反应堆物理分析、锅炉原理。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个):传热学、工程热力学、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热工基础。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个):能源的高效利用[6]。

学生成绩

截至2017年3月,学院学子连续多年荣获校运动会研究生组女子团体、男子团体和团体总分三项冠军;曾连续三年获得学校“中华之声”研究生合唱比赛一等奖,并获得2012年陕西省学生联合第九次代表大会歌咏比赛特等奖;2012年成功承办“凯盛开能杯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2011年以来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荣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9项、二等奖21项;2016年参加全美sae飞行器设计大赛,荣获微型组载重比赛第一名、微型组总载重第一名、微型组总分第二名,获得“创青春”全国创业大赛金奖1项,robomasters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第二名,海尔创新创业设计大赛特等奖1项,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复赛第一名等多项荣誉。

学院组建了由企业赞助并命名的学生科技俱乐部“西安交通大学空气产品俱乐部”、“西安交通大学-普莱克斯女工程师俱乐部”;先后有近30个个研究生党支部被评为校研究生“十佳党支部”及特色示范党支部[1]。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学交流

截至2017年3月,学院联合培养、攻读博士学位及短期交流的研究生近百名,赴欧美名校做访问学者的青年教师近20名。

学院参与“新丝路大学联盟”活动,与韩国釜山大学、lg电子签署三方合作协议,加强与俄罗斯莫斯科动力学院、鲍曼技术大学、圣彼得堡理工大学的合作。

学院在读留学生78名,包括自2013年起与管理学院联合开办的“能源管理”项目留学生36名[1]。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社会影响

学院为教育部高校能源动力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以及中国机械工程教育协会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主任单位,组织制定了《高等学校本科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国家质量标准》,召开了全国能动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

学院承担了教育部首个对口支援新疆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的“2+2”项目,2012至2016年间为新疆培养能源动力领域紧缺人才120余人;接收宁夏银川能源学院进修教师20余人次,并在该校设立能源动力工程硕士教学点,助力西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承担对口支持榆林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相关专业建设。

截至2017年3月,学院与国家节能中心合作制定了39项行业能效评估标准。多次承办包括全国co2减排研究生暑期学校和能源动力类专业本科生暑期学校;2012年承办了“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央电视台做了专门报道;2014年承办“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代表大会和学术年会”,2700余人汇聚古城交流工程热物理学科进展和最新科研成果。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已接待上万名参观者。编著院士科普选之《能源》篇、院士科普丛书《变幻流动的科学:多相流体力学》、《能源工程概论》等;与cctv合拍《留住太阳的光热》科普片,普及可再生能源知识[1]。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术研究

由 高中生受益网 编辑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3月,学院拥有3个国家级研究基地和7个省部级研究基地,其中1992年建成的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历次全国评估中均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第一。

学院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领域第一个连续三期滚动资助的创新群体、5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2个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

学院拥有“能源高效节约与可再生转化利用的热物理基础”和“新能源与非常规能源利用中的热流科学”2个国家级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和“陕西省流体机械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专业专项实验室(1个):流体机械国家专业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新能源与能源利用新技术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先进核能技术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工程实验室(1个):陕西省叶轮机械及动力装备工程实验室。

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陕西省可再生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能源高效清洁转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陕西省先进核能工程研究中心。

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煤的新型高效气化与规模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陕西省流体机械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新能源与能源利用新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能源与环境中的热质传递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其他科研机构(7个):热与流体中心、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流体机械研究所、机泵中心、内燃机研究所、核能与热能研究所、核技术研究所[3][7]。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科研成果

2000年至2017年3月,学院以第一承担单位获国家级科

科研成果

技成果奖14项、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以上40余项。

2010年至2016年期间:科研到款合计约11亿元,其中纵向占51%、横向占49%;科研项目2729项;基金申报获批项目总数286项,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一直名列第一;授权发明专利807项;在中国国内外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2924篇、ei论文2185篇。

2016年,学院esi论文65篇,占西安交通大学全校总数25%[1]。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术交流

截至2017年3月,学院与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26所大学和机构开展了合作,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创建了热流科学与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学院师生每年出国(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超过400人次,引进了包括5名千人学者在内的海外杰出人才11名、青年才俊12名(其中4名海外博士)。每年邀请中国国(境)外专家来校讲学100余人次,聘请客座/名誉教授5名以上;有31名教授在91个国际期刊担任编委以上职务,其中10名教授任主编、副主编,22名教授在90个国际学术组织或机构任职。

学院先后发起主办多相流、传热传质与能量转化国际学术会议(1984)、亚洲计算传热与计算流体会议(2007)、节能控排传热进展国际研讨会(2011)等系列高水平学术会议,近5年举办、承办各类国际学术会议18次,每年约60人次应邀在国际会议上做大会主旨报告或特邀报告[1]。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文化传统

由 高中生受益网 编辑

院徽以西安交通大学校徽为基础设计。

院徽

校徽中心为铁砧、铁锤,砧上为“能源与动力工程”英文的缩写“epe”。砧座有阿拉伯数字1921,表示学院前身机械工程科动力组创建之时。

砧外为齿轮,共24齿,寓意一年24节气、一日24小时,象征继往开来、与日俱进;外框像车轮,皆寓工程之意。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现任领导

由 高中生受益网 编辑

院长:严俊杰。

分党委书记:何茂刚。

副院长:王秋旺、赵亮、秋穗正、侯予。

分党委副书记:韦娜。

工会主席:王海军[8]。

词条更多

参考资料

1.学院概况.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18-08-03]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全国党建工作 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 培育创建单位名单的通知.教育部[引用日期2018-12-20]

3.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引用日期2018-08-03]

4.杰出人才.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18-08-03]

5.教学名师.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18-08-08]

6.精品课程.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18-08-08]

7.科研基地.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18-08-08]

8.领导团队.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18-08-18]

词条标签:

组织机构,教育部隶属高校(60801),教育,学校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次

由 高中生受益网 编辑次数:40次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hbtmpengjin(2018-12-20)

突出贡献榜

残轩阁主

hbtmpengjin

1历史沿革

2办学条件

2.1系部专业

2.2师资力量

2.3学科建设

2.4教学建设

2.5教学交流

2.6社会影响

3学术研究

3.1科研平台

3.2科研成果

3.3学术交流

4文化传统

5现任领导。。1921年,交通大学创建机械工程科动力组,1952年成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