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首义学院|毕业证|样本及介绍_高中生受益网

高中生受益网移动版

主页 > 学校资讯 >

武昌首义学院|毕业证|样本及介绍

武昌首义学院毕业证、样本及介绍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学校前身为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2015年6月正式更名为武昌首义学院。

0

武昌首义学院

中国高校

武昌首义学院(wuchang shouyi university),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军威教育投资集团合作兴办,经教育部批准兴办的本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中国现代教育发展体系中按照新机制、新模式运行的创新型大学。

学校前身为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2015年6月正式更名为武昌首义学院。

校园林秀花香、环境幽雅。在校生规模1.4万余人,教职工近千人,其中专任教师780人。学校地处武汉市中心城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地铁7号线直达,与众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比邻。校园林秀花香,环境优雅,绿化率达58%以上。“20世纪初叶,国共两党创办的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即落址于此。学校现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总面积59万平米,现代教学与生活设施体系完善。

创办时间

2000年8月

属性

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主管部门

湖北省教育厅

类别

民办高校

知名校友

龚世威、刘立川

武昌首义学院。。学院实习实训中心建有14个专业实验室,设备总资产1000余万元,专业软件113万元;校企合作共建了bim技术应用实验室、土木设计实训中心、水质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等;拥有中建三局、深圳建工、劲牌酒业、泛华集团等30余个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这些为学生开展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生产实习和各类学科竞赛等创造全面条件,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搭建多层次的完善平台。

学院以培养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态领域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累计为社会输送了本、专科毕业生5000余人。多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平均达95%;就业需求和面向集中在中铁、中建等大型国有企业,万科、华润、华大等行业龙头企业,市政、建筑、环保等行业设计院所;毕业生平均考研率稳定在20%,名列学校前茅;学生在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建筑信息模型竞赛、省大学生化学竞赛、生物技能竞赛等全国、地区及省内的各项学科竞赛中,累计个人获奖200余人次、团体及单项奖近百项。城建学子以专业理论扎实、实践动手灵活、综合素质过硬而深受各类用人单位喜爱。

院长为冯仲仁教授,党总支副书记为黄艾华书记。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始建于2002年,下辖金融与国贸系、会计与财管系、市场营销系等3个系,下设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及会计学cima方向)、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5个本科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专升本,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2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共计4200余人。

经济管理学院现任院长邓明然教授,副院长(兼任市场营销系系主任)李林副教授,院党总支副书记李平同志,院长助理兼院办主任王琦兰同志,院实验与实训中心主任黄长江教授,会计与财管系系主任余毅副教授。全院教职工 160 人,其中教师 126人(含自有教师 68 人,兼职教师 58 人),辅导员22人,实验人员4人,专职行管人员8人。自有教师中教授4人、副教授24 人、讲师37 人、助教3 人,博士及在读博士11人(博士10人),硕士率达96%,高级职称占比达42%。近5年来,自有教师出版了30余部教材;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核心、ei及cpci检索25篇;主持完成了省社科、省教研等各类课题50余项,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科、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各类课题5项。

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及“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实践环节,突出专业特色”的办学方针,学院大力推进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成效较为显著。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两个专业分别于2013年、2014年立项“校级品牌专业”建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两个专业分别于2014年、2015年获批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市场营销学》于2015年获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学院与湖北周黑鸭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建的实习基地于2016年获批“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市场营销专业获批2017年湖北省本科高校“荆楚卓越管理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

学院建有设施完备的实验室,包括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虚拟仿真实验室、 金融仿真模拟实验室、跨境电商实验室、财税一体化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营销综合模拟实验室等六个专业实验室,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共 550台(套),设备总值800万元。我院先后与湖北周黑鸭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北航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35个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

学院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重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同时,通过举办“赴美带薪实习”、“赴台湾义守大学、开南大学修读课程”、“寒暑假海外访学实践项目”。

新闻与法学学院

新闻与法学学院始建于2001年,学院设有四个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中国语言文学和法学,开办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网络与新媒体、汉语言文学和法学六个本科专业。

2012年11月,新闻与法学学院“新闻传播学”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012年12月,新闻与法学学院广播电视学获批为2012年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3年5月,广播电视学专业列入我校首批品牌专业建设项目。2013年11月,学院与湖北网络广播电视台共建实习基地获批为“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014年11月升格为“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建有设施完备的实验室,包括报刊网络实验室、摄影实验室、广播电视实验室、物证技术实验室、模拟法庭和融媒体传播实验室等六个专业实验室,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共618台(套),设备总值近700万元。 学院先后同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中国新闻社湖北分社、湖北政府网、荆楚网、湖北日报手机报、洪山区政府、楚才实验中学、洪山区司法局、武昌区司法局、湖北欣安律师事务所等28个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学院成立有湖北传媒网和湖北新闻网"荆楚人物"采访记者站及湖北省法律援助中心武昌首义学院工作站,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综合实践平台。

新闻与法学学院创有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平台——“五个一工程”:包括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一基地)、4g媒体校园新闻网(一网)、先锋视讯网络电视台(一台)、《南湖新报》(一报)、《南湖学园》(一刊),并设有管理机构——融媒体传播中心,这是一个从传统向新时代转型的科研教学新品牌,全院师生在这个全新的领域进行全新的实践与探索,创立一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五个一工程为平台的学科教育新模式,并最终将成果推向全社会。

除学校图书馆每年购置大量专业图书,新闻与法学学院还设有专业资料室,共有专业图书13700余种,期刊66种。

新闻与法学学院现有教职工50人,其中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5人,中级职称25人,初级职称2人。具有硕士学位37 人,博士学位4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2人。近五年来,我院教师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省部级教科研 课题12项,横向课题9项,校级教科研课题12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权威12篇,核心23篇。主 编或参编教材、专著15部。主要获奖有: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九届“学会奖”一等奖,第八届湖北 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特别贡献 奖”等。

历年来,新闻与法学学院共为社会输送本科毕业生6000多人。就业率平均达93 %;考取公务员、选调生83人,出国留学33人,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同济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合计230人。

近四年,新闻与法学学院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得全国性大赛奖16个、省部级奖65个。大批毕业生进入上海卫视、湖南卫视、深圳卫视、南方都市报、中国新闻社等国内一流媒体。同时在搜狐网、新浪网、腾讯等国内网络媒体第一方阵里也有我院大量毕业生任职。

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源于2003年开设的艺术设计系,2010年9月正式成立学院,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具有较高办学实力,专业特色鲜明,教师队伍合理,教学质量优异,教学资源丰富,具有创新研究及实践应用能力的学院。

学院现有艺术学一级学科的四个本科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动画专业(数字媒体艺术)、环境设计专业;建筑学一级学科的一个本科:风景园林专业;结合国家发展与社会的需求,在加大、加强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及obe人才培养成果产出模式改革的引导下,对传统的教学及管理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在2018年开始逐步实现“教室+实验室+工作室”的融合,将教与学、学与用、用与实,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闭环,真正做到教有所用、学有所获。

环境条件

学院硬件环境优良,在北校区有总面积达6500平方米的一栋独立的行政与教学大楼和一栋辅楼,在2018年初完成系办专业改革及obe人才培养新模式改革中,学院对整体的教学与实践环境重新进行了规划,形成了教学、实践、科研融合有序的环境氛围。现设有14间专业画室、7间高配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5个综合性实验室(数字摄影实验1室、数字摄影实验2室、模型材料与制作实验室、油泥模型制作实验、陶瓷造型实验室);6个专业性实验室(二维动画实验室、三维数字动画实验室)、为促进各专业的有序发展,在2018-2022五年间完成新增建设(品牌策划与数字包装创新研究实验室、ur-交互设计实验室、环境虚拟空间实验室、先进制造实验室);落地9个导师专业工作室、1个学科竞赛办、1个2000平方米的专业展厅,1个120平方米的优秀成果展厅、1个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中心、1个党团活动中心、1个学生创业联盟、1个学生社团、1个校图书分馆(专业图书18112册,期刊66种),计算机250台套、实验仪器设备共618台(套),设备总值近350万元。

学院重视设计实践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逐步落实陶瓷艺术创新研究所、传统工艺与创新研究所、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研究所的建设。及孵化好校内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基地(震旦文化传播与设计研究基地、武汉喻天创新实验-实习基地)及校外协同地方、企业、协会的实训实习就业基地,“江西婺源”、“湖北罗田”、“湖南湘西”写生基地;“浙江省浦江绗缝产品研究与孵化中心”、“广州大业工业设计公司”、“罗田地方农副产品研究基地”、“英山茶叶产品研究基地”等实习实训与创新研究基地。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46人,专职教师34名、实验员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6人,讲师17人、中-高级工艺美术师8人、高级技师1人,攻读博士学位1人,95%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30%的教师兼具“双师型”,并拥有一支由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大学、湖北美术学院,华中农业大学近10位国内外教授、业界精英组成的客座教授及兼职教师团队。

教研科研

以研带教,以研促训,近五年来,学院注重教科研建设,成果显著,教师承担国家级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1项,横向课题10项,省部级教研课题4项、校级教研课题26项,教师设计作品荣获省级以上奖励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权威12篇,核心23篇;专著、译著4部,主编或参编教材26部。课程《广告设计》获批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培育项目;课程《广告的力量》2018年上线“智慧树”慕课平台向全国进行推广。实验研究2017年《索马里兰-哈尔格萨国际航站楼》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国际性项目合作。

国际合作

学院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邀请了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利兹大学、欧洲设计学院、都灵学院、意大利国际艺术与教育联盟的艺术家和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美术学院等著名的专家、教授、设计师长期执教、短期讲学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学院结合学校现有的中台企业人才培养基地、湖北省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每年选派学生赴台湾义守大学、中国文化大学交流学习及选派学生英国剑桥大学、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及意大利艺术教育之旅等学习与交流活动,扩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站在学校发展的新起点,艺术设计学院秉承武昌首义学院“修德 求真 乐群 创新”的校训和“敢为天下先”的首义精神,遵循“以人为本,关爱师生,保证质量,大胆创新”的办学理念。“注重养成教育,坚持因材施教,强化实践创新”的办学特色,结合学校顶层设计,以obe成果产出的人才培养为主体,融合艺术与技术、艺术与工艺、艺术与人文、艺术与管理,着力培养人格完善、心智健全、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富有创新精神及过硬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外国语学院

武昌首义学院外国语学院(原外语系)成立于2002年,现下设英语系(含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大学英语教研室、英语学位考试及英语拓展课程中心、院行政办公室(包括教务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

外国语学院现有教职工60余人,外籍教师3名、以及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院校兼职教师若干名。师资队伍稳定,教师素质优良,力量较为雄厚。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达到95%以上,全院有24位教师具有海外研修和学习的经历。近年来,全院教师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公开发表的教科研论文数十篇;完成省部级和校级教科研项目数十项;主编由外研社、复旦社等主流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多部;在国家、省市或学校各级教学比赛中获多项奖励。老师们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不断学习前沿理论,专注提升教学及科研水平,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外国语学院教学设施齐全,现有多功能语言实验室16间(1034座),语言实验室、外语学习空间、外语自主学习中心及外语资料室。

英语系开办有英语和翻译两个专业,英语专业为校级品牌专业,下设经贸英语、英语教育、英语翻译三个方向。《综合英语》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中级英语写作》、《英汉翻译》等课程为院级精品课程。英语专业坚持内涵式发展,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多元化人才培养道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英语人才。学生多在涉外机构、外资企业、银行、海关、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工作,同时有不少学生选择留学、考研或国外就业。多年来,我院英语专业学生的素质得到社会的认可,学生的就业率在95%以上,考研率在20%左右。在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中,学生通过率均超过全国高校的平均水平,四级考试高出同类院校的平均通过率25%以上,八级考试高出15%左右。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湖北省翻译大赛、外研杯演讲(写作、阅读)大赛、湖北省口译大赛、全国高师英语技能大赛等比赛中,学生成绩突出。

翻译专业于2018年3月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该专业是在我院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多年开办,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创办。翻译专业旨在培养专业基本功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知识面较广,具有一定国际视野、良好人文修养和人文情怀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外院与我国最大的翻译公司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并创办校内翻译实训基地,开展翻译实践,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目前已启动第一届“人机共译”培训项目,利用翻译平台及软件来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翻译专业的师资队伍由翻译专业教师与翻译行业资深人士组成,是一支教学和翻译实战经验丰富、科研水平高、年龄与职称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队伍。

大学英语教研室负责全校各学院大一和大二近8000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服务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和各院系学科发展需求,大学英语教研室在课程设置、分级分类教学、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及语言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和优秀率一直处于同类院校前列。为学生考研、出国学习、顺利就业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英语学位考试及英语拓展课程中心负责组织测试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申请学士学位者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考查其是否达到普通本科教育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的一般要求。开展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后续拓展英语课程,满足学生专业学习、职场就业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部

2007年学校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全面负责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及教学科研工作。2011年学校在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的基础上,大力引进优秀教师,扩充师资队伍。2012年,正式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部。

思想政治理论课部下辖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军事理论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是与学校其他院系行政同级的二级机构,负责全校本、专科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部的所有课程均严格按照中宣部、教育部“05方案”的文件规定进行设置,在本科专业中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和《大学生军事理论》等。在专科专业中开设的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和《大学生军事理论》等。

思想政治理论课部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还开设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近代名人解读》、《中国古代历史与传统文化》、《哲学与人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网络世界与精神家园》、《战争简史》、《新概念武器》等选修课。

基础科学部

基础科学部成立于2003年5月,下设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图学、大学体育四个教研室,现有专职教职工55人,其中高级职称16人,骨干教师2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6人。

基础科学部负责全校各专业学生的微积分、工程数学类、制图类、物理类、体育类基础课程的教学、管理。负责学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以及体育舞蹈、定向越野、篮球等赛事的参赛培训及组织工作,并在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校运动会的具体组织工作。

工程训练中心

工程训练中心是在原金工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经全面创新改扩建而成。中心将传统加工与现代加工技术相结合,改变传统的“金工实习”观念,树立“工程意识”,将原有的金属工艺学进行扩展和提升,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工业体系内容的实践教学平台。中心在原有的普通车削、铣削、焊接及钳工设备的基础上新增加了磨、冲、插、刨、滚齿、压力机等设备,和相当数量的现代制造设备,如:数控车、数控铣、电火花加工设备、线切割设备、快速成型设备等,并建有数控仿真及cad/cam机房。中心使用面积26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6-8个班的金工实习和数控实训等实践教学。同时,每年可接纳800多名学生进行大规模的工程训练,还可作为机械创新设计等学科竞赛作品制作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创新实践平台。

国际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武昌首义学院国际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成立于2015年6月,聘请美国芝加哥大学mba、前汇丰银行北美总行资产投资部副总裁杨柳女士为院长。杨柳院长联合美国顶尖创业学科教育资源,开展中美创业学科推广,全力打造首个创业学科专业本科学历教育,创业学科的学习对高校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杨女士对创业学科的推广受到了武汉晚报、长江日报、武汉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及政府和高校的大力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的开办,在湖北省高校中是首例,在全国高等教育中也是开先河的创举。[2]

国际教育学院

武昌首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是武昌首义学院直属的八个学院之一,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与国外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促进自身在国际化道路上的发展而设立的。学院目前已开展合作办学项目包括与英国爱德思国家考试局合作的btec(hnd)项目、a-level项目等。目前btec(hnd)项目的专业有国际商务与管理、国际商务与会计、国际商务与市场、商务信息与技术、艺术设计等五个,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武昌首义学院办学条件

学校坐落于武昌南湖。现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总面积59万平米。现代教学与生活设施体系完善。校园林秀花香、环境幽雅。在校生规模1.3万余人。教职工近千人,其中专任教师709人。具有高级以上职称教师29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570人。

设有信息科学与工程、机电与自动化、城市建设、外国语、经济管理、新闻与法学、艺术设计等七个院,及基础科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部等。41个本科专业分布于信息、机电、土木、经管、文法、艺术等六类学科中。建有数控、光信息、通信、网络、新闻传播和模拟法庭等68个基础及专业实验室。2008年9月,首设中国大陆台资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图书馆中文纸本图书133万册,电子图书475万册。

武昌首义学院专业介绍

二级学院本科专业专科专业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东软大数据特色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软国际特色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华胜天成大数据特色班)
软件工程(中软国际特色班)物联网工程物联网工程(hopu智能信息特色班)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通信工程(讯方技术特色班)
机电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2025智能制造方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方向)

机器人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2025智能制造方向)电气自动化技术
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信息化管理方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
 土木工程(智能建造信息化方向)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外语系英语
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cima方向)市场营销
新闻与法学学院广播电视学新闻学法学
网络与新媒体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编导
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动画(新媒体动画方向)风景园林

武昌首义学院校园环境

武昌首义学院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总面积59万平米。现代教学与生活设施体系完善,计算机中心、语音中心、体育馆等楼群端宁恢弘,井然有致。教室、学生公寓均配置多媒体、空调、宽带网、电话等设施,为师生提供便利、舒适的环境,及广阔自由的信息化空间。学校林秀花香、环境幽雅,校园绿化率达58%。

校内风景(7

武昌首义学院教学建设

截至2015年6月,学校为国家和社会输送4.5万名本专科毕业生;每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85%以上;有393人被国家外交部、建设部等省市机关录取为公务员;有498人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高校录取攻读硕士研究生,40人被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日本名古屋大学等国外高校和香港理工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在全国数学大学生建模竞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大赛中,共有160多人次屡获殊荣,其中,14人次获得国家级竞赛一等奖,18人次获省级竞赛一等奖。

武昌首义学院图书馆

武昌首义学院图书馆是学校重点建设的教学设施之一,截至2014年,学校拥有总馆、南区分馆、中区分馆和自主学习中心四栋馆舍建筑,总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阅览座位3000余个,图书馆每周开放98小时以上,网上电子资源提供7×24小时网上服务。截止2015年3月,图书馆拥有中外文纸本文献119万余册,生均拥有纸质图书达88.8册,平均每年新购纸质图书8万余册。图书馆每年订购期刊1200余种,涉及到本校专业领域的核心期刊基本全部订全;中外文数据库20余个,其中电子文献300余万余册,电子期刊近5万余种,学位论文160万余篇。

我校图书馆由四栋馆舍组成,各馆功能如下:

总馆

所藏的图书是样本书,只提供入室阅览,不提供外借(三线书库除外)。总馆设咨询台、报刊阅览室、社会科学图书阅览室、自然科学样本图书馆阅览室、建筑与艺术阅览室、外学习共享空间、电子阅览室;另设有资源建设部、办公室等内部工作机构。学校信息技术中心位于总馆一楼。

图书馆总馆

南区分馆

所藏图书为流通书,提供图书及随书光盘的外借、归还、续借、预约、阅览等服务,提供具有小组学习功能的阅览场地,设有电子文献阅览区。

中区分馆

所藏图书为流通书,提供的服务同南区分馆。另外,中区分馆还负责办理读者离校手续和处理证卡及相关问题。

图书馆中区分馆

自主学习中心

为文学(小说)类图书外借处,提供具有小组学习功能的阅览场地,设有电子文献阅览区。

图书馆服务功能完备,拥有多种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可为读者提供外借、阅览、视听、咨询、文献检索、科研服务、读者教育、馆际互借、文献复制、文献传递等多类型、多层次的服务。图书馆现拥有服务器、各种计算机终端和外部设备近300台(套),建成了高带宽的馆内局域网、电子信息服务系统、“移动图书馆”系统、手机一卡通和智慧校园,读者使用联网的计算机和个人手机可以访问图书馆的电子资源。

武昌首义学院学校文化

武昌首义学院校徽

校徽释义:岁月如歌。几经沉浮,昔日的黄埔将帅之摇篮地,在新时代赋予了新的使命。为顺应我国新时期教育发展需要,武昌首义学院应运而生。学校以创新精神凛然自赋,裹挟时代的强劲足音,努力探索大众化教育

新模式,为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谱写教育新篇章。

学院标志以其教育理念为核心,以一只伸展双翅的雄鹰为主题,英姿飒爽,独领风骚。雄鹰平视前方,眼光平和又深邃,似乎可以感受到它们犀利地穿透远方未知的世界;翅膀上部与武昌起义门城墙造型相结合,即是对武昌首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门打响第一枪的烈士们的缅怀,又是对辛亥革命精神的传承,更是一种对城墙坚实护卫的踏实感怀,喻意学院多年来打下的坚实的基础和后盾,在今后的办学中势必日趋稳健发展。

下部穿插的蓝色图案为恰似翻开的书籍,无数莘莘学子在这智慧的土壤里成长为国之栋梁。

雄鹰展翅,海阔天空,好一派风光无限,喻意武昌首义学院无限美好的前景和未来。

武昌首义学院校训

修德,求真,乐群,创新

武昌首义学院学生组织

武昌首义学院学生会

成立于2001年,是学生自发组织成的学生群众性组织,是学生利益的忠实代表。

武昌首义学院社团联合会

成立于2003年,是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学校团委直接指导开展工作的全校性学生组织,服务并管理旗下30余个学生社团,涵盖全校近三分之一的新生,是学校最大的学生组织,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发展兴趣,实现理想的平台。

武昌首义学院记者团

成立于2002年,是校党委宣传部领导下的主流校园媒体,拥有校报、校园网、外媒等多方位宣传平台。

武昌首义学院广播台

正式开播于2001年3月20日,隶属于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实行台务委员会领导下的台长负责制,下设办公室、总编室、外宣部、技术部、网络部、新闻部、部、播音部等八个部门,共有工作人员120余人。

武昌首义学院广播台是与校报、校网络电视台鼎足而立的校园三大媒体之一,是校党委、校行政的喉舌,集新闻传播、社科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网络传媒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成为了学校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是全校师生员工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广播台建台五周年之际,顺利通过湖北省高校广播专业委员会验收,被授予“合格广播台”牌匾。

武昌首义学院广播台拥有较为完备的节目制作及传输系统:在节目制作方面,采用了专业电台使用的adobe audition 1.5音频软件来制作节目,并不断创新,力求节目制作更呈专业化、时尚化;在节目传输方面,不仅拥有校园覆盖面达100%的有线广播网,同时也在湖北省高校广播台中较早开始采用调频广播传输节目,使节目播出覆盖面进一步提高,拓宽了节目的受众群。

武昌首义学院广播台汇集了一大批优秀的、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建台初期便实现了采、编、播一体化,已开办了3套节目,分别是有线广播(通过校内有线广播网传送广播信号)、综合频道(调频fm85.5mhz)和英语频道(调频fm85.5mhz),内容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全台栏目总数已达到30个,日播出时长达16小时,其中自制节目数量占总播出量的90%。轻松时尚的节目风格,清新浪漫的校园文化气息,及时全面的新闻报道,以及对热点问题的广泛深入探讨,保证了身在“象牙塔”里的师生员工能够在收听节目的同时,享受“身在校园·视通天下”的便利。。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