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医科大学历届毕业证样本
2019-03-19 05:05 人气:徐州医科大学毕业证样本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徐州医科大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创办于1934年的江苏省立医政学院,1958年由南京医学院分迁至徐州成立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1960年定名为徐州医学院。2016年3月,学校正式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该校是整个淮海经济区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特色鲜明的一所高等医学院校,也是该地区医学教育、医疗服务和医学科研的中心。[1]徐州医科大学(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徐医大”,坐落在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徐州,是江苏省和徐州市重点建设的医药类大学,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截至2016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占地1200余亩,有4个校区,设20个院系(部)和15所附属医院;学校拥有全日制在校生有110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9603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481人,学历教育留学生263人,学校面向国内16个省市、港澳台地区以及国外招生。[2]校 训
以德载医,博学创新。。硕士点
63个。博士点
30个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
1958年4月10日,徐州市有关部门拟出《关于成立徐州医学院专科学校的方案》(草案)。
1958年4月21日,拟出《关于成立徐州医学专科学校的修正草案》。草案中提出,医设医疗系,学制三年。
1958年4月21日,徐州医学专科学校筹备委员会成立。
1958年7月3日,徐州医学专科学校筹委会拟出《关于成立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的方案(草案)》。方案中提出,设医疗系本科,学制五年。筹建事宜,由原医专筹委会办理。
1958年7月15日,经江苏省委批准,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正式成立。学校临时校址在徐州市三民街238 号(原医士助产学校旧址)。一幢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作为教研组用房及教室,另有数十间平房,用作办公室、图书馆、学生宿舍、伙房、食堂等。
1958年8月18日,江苏省人民委员会通知:“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管理单位为南京医学院、江苏省卫生厅。”
1958年9月1日,江苏省卫生厅发文通知,将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委托徐州专署领导。
1958年9月21日,学校1958级230名新生入学;9月23日,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举行开学典礼。结束了徐海地区(徐州、海州-即连云港)没有高等医学教育的历史。
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
1958年9月,经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新建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校址位于新海连市(今连云港)海州结核病院内。
1959年4月,因国民经济困难,按照经江苏省委批转的省高教厅党组“关于本省现有高等学校调整方案”,对高等医药院校进行了调整。决定将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并入南京第一医学院徐州分院。
1959年4月6日,徐州地委召集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党委正副书记及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领导人开会,讨论两校合并问题,并成立了并校委员会。
1959年4月24日,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并入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
1959年4月25日、26日,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学生50名和15名教职工于先后由新海连市(连云港)迁往徐州,并暂编为58级的一个班。各开课教研组根据“先教学,后一般;先跟上,后补齐”的原则,较妥善地解决并校医专学生的教学问题。
徐州医学院
1960年8月10日,经江苏省委批准,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正式更名为徐州医学院。
1961年11月,学校由临时校址(三民街南首)迁入新校区(淮海西路84号)。
1971年2月8日,江苏省卫生厅同意学校开展中药麻醉的研究工作并拨款。
1980年7月16日, 省卫生厅批复,同意学校建立生物化学研究室和寄生虫学研究室。
1983年12月,学校向省高教局首次提出在徐医创办麻醉学专业的申请。
1985年7月,学校首次招收生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和麻醉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始举办硕士研究生教育。
主校区
1987年9月3日,学校正式成立麻醉学系,下属六个教研室。
1991年12月20日,学校在徐州市、淮阴(淮安)市、连云港市等地的8所医院正式挂牌“徐州医学院教学医院”。
1995年3月31日,麻醉学、生物化学两个省级重点学科的揭牌仪式在学校举行。
1996年开始,学校相继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大连医科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
1996年7月,徐州医学院与中国医科大学联合培养的首届麻醉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
2000年1月8日,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徐州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医院。
2000年4月13日,省教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在学术报告厅召开会议,宣布省政府关于将徐州卫校并入医学院的批复(苏政复〔2000〕67号)和省教委关于将卫校并入徐医的通知(苏教计〔2000〕84号)。
2000年5月11日,学校决定成立徐州医学院分院和徐州医学院中专部,分院和中专部均为正处级建制。
2000年10月17日,淮阴(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成为徐州医学院附属淮阴医院。
2000年12月4日,江苏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江苏省教育厅联合发文(苏计社发(2000)517号),批复学校关于申请校区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同意学校按现代教学要求,在徐州市铜山路南侧、徐州医学院分院以东地块扩建学校校区。
2001年3月6日,经卫生部批准,全国麻醉学专业命题基地在学校设立。
2001年5月10日,解放军第97医院成为徐州医学院附属淮海医院。
2002年3月15日,省教育厅正式批复(〔2000〕49号),同意学校与徐州市东方专修学院合作,举办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华方学院。9月6日,学校发文决定成立华方学院,任命梁平同志为首任党支部书记(正处级)、孔庆兖同志为首任院长(正处级)。
2003年2月16日,新校区建设项目正式开工,总建筑面积约27000平方米。
2003年2月27日,中国医科大学在学校建立麻醉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站并举行揭牌仪式。
2003年9月10日,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徐州医学院附属徐州市立医院。
2004年3月25日,徐州医学院附属连云港临床学院成立。
2005年2月,学校新校区一期工程全面投入使用,新校区为主校区,淮海西路校区为西校区,原在东校区的成人教育学院迁至主校区,东校区不再办学。3月14日,学校党委根据校区功能的转移,决定撤销分院建制,同时撤销分院党工委。
2005年12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5年12月21日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同意徐州医学院接受徐州铁路医院的批复》(苏教财〔2005〕43号)文件精神,经与徐州市人民政府充分协商,学校正式接办徐州铁路医院并将徐州铁路医院更名为徐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正处级建制)。
2009年3月,学校“申报博士点”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该校通过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2009年4月18日,学校在吴江市人民医院举行教学医院揭牌;4月21日,学校举行徐州医学院盐城临床学院签字仪式。
2010年9月23日,徐州医学院附属徐州口腔医院挂牌仪式在徐州市口腔医院隆重举行。
2010年11月15日,学校与宿迁市卫生局举行对宿迁市人民医院进行联合办院暨共建徐州医学院附属宿迁医院签字仪式。
2011年3月7日,徐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科技产业园建设规划,这是学校建设教学科研型医科大学迈出的重要一步。
2011年3月8日,徐州医学院附属徐州妇幼保健院揭牌庆典仪式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举行。3月10日,徐州医学院江阴临床学院揭牌仪式在江阴市人民医院举行。11月1日,学校举行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作为徐州医学院附属徐州东方医院签约仪式。
2011年11月1日,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博士后工作站与南京医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联合培养博士后签约仪式在学校举行。
2012年12月18日,徐州医科大学与邳州市政府共建徐州医学院附属邳州医院签约仪式在邳州市人民医院举行。
2013年,徐州医科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徐州医科大学
市校共建徐州医科大学签订仪式
2015年5月17日,徐州市政府与徐州医学院签署共建“徐州医科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5年6月学校参加省政府组织的江苏省高校设置工作答辩会议,学校办学历史、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
2015年7月26日,江苏省政府正式行文商请教育部同意该校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
2015年9月15日,学校接受全国高校设置委员会专家组进校考察。
2015年10月16日,学校更名工作在全国高校设置委员会六届五次会议高票通过。
学校更名文件(4张)
2015年9月,教育部根据《关于“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的部署和要求,审批设置2015年中东部地区本科学校,同时审批部分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其中,徐州医学院拟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3]
2016年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2016年教育部拟批准设置高等学校的公示》,徐州医学院拟更名徐州医科大学。[4]
2016年3月1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同意徐州医学院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的函》。[5]
2016年3月2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了《省政府关于徐州医学院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的通知》。[5]
徐州医科大学办学条件
徐州医科大学院系设置
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徐州医科大学设有20个院系(部)和14所附属医院、24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医、理、工、管4个专业门类。[1]
学院(系、部)名称 | 本科专业及方向名称 |
基础医学院(暨生物科学系) |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
临床医学系 | 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全科医学) |
口腔医学院 | 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工艺学(口腔医学技术) |
医学影像学院(原医学影像学系) | 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技术、假肢矫形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
医学信息学院 | 医学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生物信息学 |
医学技术学院(原临床三系) | 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眼视光学(暂停招生) |
公共卫生学院(原全科医学系) | 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
急救与救援医学系 | 临床医学(急救与救援医学专业方向) |
麻醉学院(麻醉学系) | 麻醉学 |
护理学院 | 护理学 |
药学院 | 药学、药物制剂、临床药学 |
研究生学院、公共教育学院、社会科学部、体育部、华方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 |
参考资料[6-7] |
徐州医科大学师资力量
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徐州医科大学拥有教职工有5000余人(含直属附院),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近700人,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级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和“双创团队”8个,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人,江苏特聘教授6人,江苏特聘医学专家3人,入选省“双创计划”、省“333”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等各类人才项目近200人次。[1]
团队名称 | 带头人 | ||
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 |||
麻醉学专业教学团队 | 张励才[8] | ||
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 | |||
麻醉学专业教学团队 | 张励才[8] | ||
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团队 | 郑葵阳[9] | ||
江苏省双创团队 | |||
麻醉学 | 曹君利[10] | ||
肿瘤信号转导与干预研究 | 郑骏年[11] | ||
江苏科技创新团队 | |||
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基础及临床转化 | 曾令宇[12] | ||
肿瘤信号转导与干预研究 | 郑骏年[13] | ||
麻醉与疼痛的基础和临床应用技术研究 | 张励才[14] | ||
肿瘤生物治疗 | 裴冬生[15] |
长江学者
曹君利[16]
江苏省双创人才
曹君利、张延平[17]
江苏特聘教授
高灿、花放、[18]杨晶、乔建林、李安安、张道永[19]
江苏特聘医学专家
张仲荣[20]、潘振强[21]、费沛文[22]
徐州医科大学教学建设
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徐州医科大学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4项,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省级特色(品牌)专业6个,“十二五”高校重点专业(类)4个,省级精品课程9门,江苏省重点教材和精品教材(立项)17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11个;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是教育部本科教育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1]
国家级特色专业
麻醉学、药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23]
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24]
省级品牌特色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药学、护理学、麻醉学[25]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麻醉学专业人才培养创新[23]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
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23]
省级实验示范中心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预防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 诊断学基础课教学实验中心 |
机能学试验中心 | 医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心 | 药学实验中心 |
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 | 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心 |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示范中心 | |
参考资料[26] |
省级精品课程
麻醉药理学、麻醉解剖学、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体生理学、病原生物学、临床麻醉学、临床药理学、医学统计学、人体生理学[27]
徐州医科大学学科建设
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徐州医科大学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1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优势学科群1个,“十二五”高校重点专业4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和重点临床专科19个,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1个,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建设项目23项。拥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临床医学、药学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权,并设有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临床医学学科esi排名全球前1%。[2]
徐州医科大学在全国率先创设麻醉学本科专业,并建成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麻醉学教学团队是“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麻醉学教学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麻醉学学科先后被命名为江苏省重点学科、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和江苏省“135工程”重点学科,是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职称考试麻醉学专业命题基地,全国高等教育学会麻醉学教育研究会、江苏省麻醉研究所均挂靠在徐州医科大学。学校主办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原《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学校因此被誉为“中国麻醉学人才培养的摇篮”。[2]
博士后流动站
麻醉学、生物学[28]
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
麻醉学
省级重点学科
麻醉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29]
一级学科博士点
临床医学、生物学[30]
一级学科硕士点
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31]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徐州医学院附属公立医院(17所) | |||||||||||
名称 | 别称 | 性质 | |||||||||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 徐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 三级甲等 | |||||||||
徐州医学院附属淮海医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七医院 | 三级甲等 | |||||||||
徐州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医院 |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三级甲等 | |||||||||
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 |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 三级甲等 | |||||||||
徐州医学院附属徐州妇幼保健院 |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 | 三级甲等 | |||||||||
徐州医学院附属徐州儿童医院 | 徐州市儿童医院 | 三级甲等 | |||||||||
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 | 三级 | |||||||||
徐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 徐州市铁路医院 | 三级 | |||||||||
徐州医学院附属徐州市立医院 |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三级 | |||||||||
徐州医学院附属宿迁医院 | 宿迁市人民医院 | 三级 | |||||||||
徐州医学院附属连云港东方医院 | 连云港市第三人民医院 | 三级 | |||||||||
徐州医学院附属徐州口腔医院 | 徐州市口腔医院 | 三级 | |||||||||
徐州医学院附属徐州东方医院 | 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 | 三级 | |||||||||
徐州医学院附属徐州传染病医院 | 徐州市传染病医院 | 三级[32] | |||||||||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康复医院 | 徐州市康复医院 | 三级[33] | |||||||||
徐州医学院附属邳州医院 | 邳州市人民医院 | 三级[34] | |||||||||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 | 沭阳县人民医院 | 三级[35] |
徐州医科大学国际交流
徐州医科大学
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徐州医科大学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韩国延世大学、英国伦敦大学药学院等三十多所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韩国乙支大学等一流高校建立师资培训基地,为合作办学、师生交换互访和科研交流共享等领域提供平台。此外,学校定期主办(承办)国际学术会议,对外交流范围和学术影响进一步扩大。[1]
徐州医科大学学术研究
徐州医科大学科研成果
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3项;发表sci、ei等收录论文近千篇,其中在美国科学院刊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5项。[2]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新靶点的研究(负责人:张光毅)[36]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静脉系统梗塞——高亚性疾病(voh)综合介入治疗(负责人:祖茂衡)[36-37]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glur6信号模块介导脑中风jnk通路的激活和调控及作用的研究(负责人:张光毅)[37]
徐州医科大学科研机构
据2016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徐州医科大学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平台5个,省级研究所10个,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1][38]
国家级科研基地
科研基地名称 | 批准单位 |
肿瘤生物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徐州医科大学肿瘤防治研究所) | 国家发改委[38] |
省、市级科研基地一览表
科研基地名称 | 批准单位 |
江苏省麻醉与镇痛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政府 |
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科技公共服务中心 | 江苏省政府 |
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江苏省政府 |
江苏省糖尿病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江苏省政府 |
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工程实验室 | 江苏省发改委 |
麻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 | 江苏省教育厅 |
江苏省脑病生物信息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教育厅 |
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教育厅 |
江苏省骨髓干细胞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教育厅 |
江苏省新药研究与临床药学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教育厅 |
徐州市医学仿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徐州市科技局 |
徐州市数字医疗与感知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徐州市科技局 |
徐州市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徐州市科技局 |
徐州市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 | 徐州市科技局 |
徐州市人类疾病动物模型重点实验室 | 徐州市科技局 |
徐州市临床与实验病理学重点实验室 | 徐州市科技局 |
徐州市脑病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徐州市科技局 |
徐州市生理功能与损伤重点实验室 | 徐州市科技局 |
徐州市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 | 徐州市科技局 |
徐州市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 | 徐州市科技局 |
徐州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 徐州市科技局[39] |
校级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建设点
实验室名称 | 类别 |
神经生物学实验室 | 校级重点实验室 |
生理功能与损伤实验室 | 校级重点实验室 |
心脏与血管综合实验室 | 校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点 |
医学影像学实验室 | 校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点 |
环境与健康实验室 | 校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点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实验室 | 校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点 |
感染与免疫实验室 | 校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点[39] |
徐州医科大学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徐州医学院学报》创刊于1979年,该刊在省、市及全国举行的各种评比中连连获奖,特别是2004年获得教育部科技司颁发的“优秀出版质量奖”,2005年获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颁发的“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该刊为国家科技部确定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首批进入《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的成员期刊,并为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以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等收录。多次在教育部及教育厅组织的期刊评比中获奖。[40]
图书馆藏
- 点击 次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