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历届毕业证样本
2019-03-25 21:00 人气: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证样本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学校位于浦东新区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地处张江科学城核心板块,占地500余亩。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三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均取得a+的优秀成绩,是全国中医院校中唯一取得3个a+的高校。上海中医药大学创办于1956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也是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创始成员,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首批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标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地;入选“111计划”、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与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合署运行。截至2018年5月,学校有14个学院、部、中心,8所附属医院,23个研究所;国家重点学科6个(含培育2个),“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数量均居上海市属高校之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8个;教职员工近1300人,包括3名两院院士,2名国医大师,2名全国名中医,69名上海市名中医,700多名高级专家和教授;全日制在校学生近8000人。[1]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3个
国家重点学科
6个
院系设置
基础医学院、中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曙光临床医学院、龙华临床医学院等。类 型
医药类
属 性
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高校
“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上海市属重点建设高校
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展开
属性
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高校
“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上海市属重点建设高校
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收起
主管部门
上海市
现任领导
校长徐建光
党委书记曹锡康
专职院士
两院院士3人
本科专业
16个。。学科建设
体育馆
学校是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特色专业点”建设高校。学校有“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2个,“双一流“建设学科数和国家重点学科数均居全国中医院校第二、上海市地方高校之首;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38个,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高校一流学科)10个;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2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3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专业覆盖全部中医药学科。
在2010年的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估中,学校中药学学科被评为全国唯一的中药学一级学科“优秀”流动站,也是唯一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称号的上海市属高校。在2012年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校中药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中医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二,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三。近年,有1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4篇博士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学校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学科携手参评,均取得a+的优秀成绩,是全国中医院校中唯一取得3个a+的高校。[41]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42]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43]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中医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药学、医学技术、科学技术史[44]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中医、中药学、护理、翻译、公共卫生
“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中医学、中药学[45]
国家重点学科(4个):中医外科、中药学、中医内科、中医骨伤科学[46]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中医医史文献学、针灸推拿学[4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38个):药用植物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各家学说、中医药工程学、中医肝胆病学、中医传染病学、中医肾病学、中医肿瘤病学、中医肛肠病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针灸学、推拿学、古汉语与医古文、内经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复杂科学、中医史学、中医文化学、中医文献学、中医痹病学、中医疮疡病学、中医护理学、中医急诊学、中医乳腺病学、中医养生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全科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护理学、中医药信息学、中医“治未病”学、中医康复学、中医皮肤病学、中医血液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神志病学[47-48]
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1个):中药学[49]
上海市重点学科(9个):中医妇科学、中医诊断学、中医系统实验方剂学、中医医史文献、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内科学[50-52]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6个):a类-中药学;b类-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史;培育-护理学、药学[53]
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i类高峰-中药学、i类高峰-中医学、i类高峰-中西医结合、i类高原-科学技术史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5个):中药临床药理学、中药药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脾胃病学、中西医结合基础[54]
esi全球前1%学科(2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建设
外事楼
截至2018年5月,学校设有16个本科专业,除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临床本科专业外,还设有护理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康复治疗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等专业。学校还有8个继续教育的本、专科专业。学校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上海市精品课程39门,国家级来华留学英文授课品牌课程1门,上海市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6门,上海市全英语示范课程3门,上海市教学成果奖23项,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6项。学校获得包括特等奖、一等奖在内的多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学校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1个,上海市高地建设项目5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55]
1999年,学校首批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的评估,2007年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结论。[56]
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国家教学成果奖(6项):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创新——“5+3”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特等奖主要完成单位),“文化引领,追求卓越”——医学院教师发展中心的探索与实践(一等奖),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继承与创新并重”的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中医学》课程建设、中医解剖学新学科创建与发展(二等奖4项)[57]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中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药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8]
国家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医骨伤科学[59]
国家级精品课程(7个):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内经选读、中医外科、医古文、实验中医学、针灸学[60]
国家级视频公开课(4个):走进经络的世界、从中医学看什么是好的医学、走近中药、随处可见的筋骨操作
国家级来华留学生全英语授课品牌课程(1个):推拿治疗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中医学(第一批)、中药学(第三批)[61]
上海市精品课程(24个):推拿手法学、中药学、护理学基础、医患沟通理论与实践、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与中医、康复医学、腧穴解剖学、中国医学史、 药用植物学、中医基础理论、推拿学、中医英语、伤寒论、中药药理学、中医基础综合实验、中医妇科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外科学、内经选读、方剂学、医古文、实验中医学、针灸学[62]
上海市第十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高等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及质量预警信息系统研究[57]
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交流
截至2016年10月,学校每年有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法国、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短期留学生1235人次。截至2018年5月,学校已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余家海外院校、医疗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科研、教学、医疗等合作关系;建立了美国第一家中医孔子学院;设有两个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分别是中英合作药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中英合作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已在捷克、马耳他、摩洛哥、美国等国家设立海外中医中心,不断促进中医药国际化。
上海中医药大学师资力量
教学楼
截至2013年11月,学校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国家“千人计划”2名,国家“973”首席科学家5名,长江学者2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6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首届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名,全国模范教师2名,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1名、提名奖1名,上海市教学名师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2人;上海市地方千人计划5名,上海市领军人才19名,东方学者16名,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5名,上海市教委领军人才1名;上海市“海外名师”6名;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上海市级教学团队5个。[56][63]
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陈凯先[64]
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胡之璧、桑国卫[64]
长江学者(2名):王拥军、张卫东[65]
千人计划(2名):陈棣、徐宏喜[66]
国家“973”首席科学家(5名):陈凯先、刘平、房敏、吴焕淦、王拥军[67]
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16名):李医明、程晓东、周里钢、陈棣、张腾、黄爽、陈瑜、贾伟、yang.k.xiang、赵明、李医明、吴晓俊、童青春、李信达、郑昌武、luis ulloa[68]
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严世芸[69]
首届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名):施杞、严世芸、段逸山
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中医基础教学团队(严世芸、方肇勤,2008年)、针灸学探究性学习改革与实践教学团队(徐平,2009年)[70-71]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机构
截至2016年10月,学校有研究生院,21个直属学院,3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2个附属及共建研究所,15个研究中心;成立了由上海19家中医机构组成的医教研联合体。有3个教育部基地:中国大学生武术训练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是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社会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2]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临床医学院
校景
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临床医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临床医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普陀临床医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市中医临床医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市中西医临床医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市七临床医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公共健康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社会科学部
上海中医药大学体育部
上海中医药大学外语教育中心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中心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实验中心[73]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学校办医规模与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有8家附属医院,基本覆盖了上海市所有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附属医院的总建筑面积约67万平方米,总床位数约6300张,每年服务来自世界各地患者约1700万人次。[1]
直属附属医院:[74]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校门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非直属附属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术研究
上海中医药大学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10月,学校建有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56]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中药标准化、肝肾疾病病症、筋骨理论与治法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中药现代制剂技术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3个):复方中药、中医临床、健康辨识与评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8个):中医医疗服务评估、传统医药法律保护、慢性肝病虚损、脊柱退变肾骨相关、中药新资源与品质评价、针灸免疫效应、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与应用
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疾病[7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8个):中医医疗服务评估、传统医药法律保护、慢性肝病虚损、脊柱退变肾骨相关、中药新资源与品质评价、针灸免疫效应、中医传染病学[48]
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中药创新药物研发、针灸推拿诊疗技术[75]
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医学科技史研究中心[75]
上海高校e-研究院(3个):中医内科学e-研究院、氧化氮及炎症医学e-研究院、中药药效物质e-研究院[75-76]
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 (1个):上海中医健康服务协同创新中心[77]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机构
校级研究机构: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中医文献研究所、中药研究所
中医脊柱病研究所、中医外科研究所、中医肿瘤研究所
中医骨伤科研究所、中医肾病研究所、中医肝病研究所
中医推拿研究所、中医药发展研究所、中医脾胃病研究所
中医工程研究所、中医儿科研究所、特色诊疗技术研究所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中西医结合肿瘤介入研究所、中西医结合关节炎研究所
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所
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
穆拉德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
中医复杂系统研究中心
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
博物馆
上海市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中心
中医药临床评价研究中心
全国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中心
中医方证与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
中医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市中医药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中医标准化研究中心
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中医方证信息研究中心
传统医学国际疾病分类研究与服务评价中心
中药现代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上海分中心
科技实验中心
科技人文研究院
交叉科学研究院
法人研究机构:
上海市气功研究所、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市中医老年医学研究所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
上海中医药大学科研成果
截至2010年5月,学校共承担各类项目56项,其中承担的“973”计划、攀登计划、国家重点攻关、重大新药创制等重大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基金1项、上海市科委各类项目20项,上海市教委项目7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115篇,其中sci论文44篇。申请和获得授权专利12项。其中科技中心已承担科研项目178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3项,部市级课题67项。获得科技成果奖11项,申请专利共14项,已获得新药批文4个,成果转化4项。已完成新药开发研究长期毒性试验29项。如今,学校紧紧围绕国家和上海市发展重大战略需求,主动对接国家十三五科技计划体系改革,科学整合优势,深化学科交叉,突出贡献导向,大力推进优秀科技人才培养,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营造健康向上的科技创新环境。[78-79]
以下获奖数据截至2017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5个,其中第一完成单位8项,非第一完成单位7项)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91个)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174个)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奖(45个)
中华医学科技奖(16个)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77个)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46个)
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1个)
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2个)
中国青年科技奖(1个)
霍英东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1个)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9个)
上海医学科技奖(48个)
上海中医药科技奖(247个)
上海药学科技奖(8个)
上海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奖(70个)
- 点击 次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