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工业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模板}、学位证样本、报到证样本、档案等。岳阳工业技术学院样本图片由教育部统一印制发放给学校,毕业证样本有多处防伪标识。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湖南省中专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需查看大学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希望能让您有所收获。院校简介:岳阳工业技术学院(中南工业学校)属大专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国家级重点普通中专和技术学院。学院在全国化工系统和中南地区工业企业中享有盛誉,是中南地区最大的焊接和工业设备安装人才培训基地,国家“制造与现代服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学校”和湖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院是全国“职教就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教学定位中、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在籍生4000余人,面向全国招生。学校属性
国家级重点普通中专和技术学院。70年代平面图
1974年10月4日,根据湖南省革委会签发汀计文字(1974)第266号和湘教计字(1974)第35号文件“关于开办第四化建公司技校的通知”精神,拉开了学院建设的序幕。
当时学校命名为“第四化建公司技工学校”,办校经费由湖南省化工局解决,设备和师资由第四化建公司解决,主管单位为省化工局。学校的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和毕业分配由化工局统一安排。
1975年4月,学校开始招生,到1978年底止,四届共招收仪表、焊工、汽修、管工四个专业的学生共198人。
1976年,校内挂牌成立“七·二一工人大学”,为公司、厂处培训20多名工人。
1978年12月30日,化学工业部以(78)化基字第1176号文件批复,将学校收归部办,命名为:“化工部岳阳设备安装技工学校”。批复还规定办校规模为500人,设化工安装(包括管工、铆工、钳工)、焊接,金属切削等5个专业,学校建设总投资控制在200万内,总建筑面积不超过一万二千平方米。学校的基建由四化建公司全面负责,附设独立的实习工厂。
1979年3月15日,化工部下文通知,学校由第四化建公司代管。从此,学校的教学经费、基本建设项目、固定资产的购置资金由化工部财务司拨发。党、政工作由第四化建公司领导。学校的任务是为化工部直属化工矿山和基本建设单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掌握现代化施工生产技能的初、中级技术工人。这一年公司在校内开设了化工机械和电子安装专业,由技校代管。
学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简陋到初具规模的漫长过程。学校开始创办时,连基本的办学条件都缺乏。1975年,首届招生是四化建公司抽调2名行政人员和几名技术员任教师,带领50名学生,借用工程处的几间房子作宿舍,借一个会议室作课堂,用连接的防空洞作伙房,到公司废品库拣一些废旧仪表让学生实习,第一届仪表班就这样办了起来。第二年在校学生的房子还未解决,新招学生又进来了,只好搬到公司子弟学校的室内活动场。学生自己动手砌伙房、搭竹棚、挖水井,活动场地既是课堂又是男、女生宿舍,又是饭堂,全校十几个教职工挤在一间房里办公。为解决焊工经费不足的困难,最初学生是用焊把钳着毛笔沾着墨水大纸板上练手法,再从公司里领些废旧焊条,早晚利用公司培训焊工的场地、设备进行操作。生活上很艰苦,有时自来水供应不上,就动员师生到半里外挑井水。1977年招第二届学生时,原来的房子不够住,又搬到公司单身职工楼,当时学生宿舍、教职工办公的地方是解决了,但是课堂、实习场地、伙房、生活用水都得自己解决。到1979年,在校学生达到300人,为解决教室、宿舍不足的困难,学校第四次搬家,学校从四化建公司内分到半栋楼(约500m2),其余由四化建公司给材料、学校师生自己动手,在子弟学校操场组装11栋活动纸板房作学生宿舍和教室。
办校的前四年多时间,学生上课全在棚里进行的,是名符其实的“棚户学校”。先后用过竹棚,蒙古包活动纸板房等临时设施。夏天室内温度高达40多度,老师在里面讲课汗流浃背,学生身上长满了痱子。特别是活动纸板房,遇到雨季,天上下大雨,屋里淌水,铺板发霉,床下长草,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度过了两个春秋。在那些年月里,学校自己动手先后建了简易课堂兼会议室一间,实习工棚四个,组装活动板纸房十一栋,修建伙房三次,简易仓库四个、猪圈三个,汽车棚两个,其它简易设施及体育活动场地、球架、单双杠基本都是自己制作的。
回顾这段艰难的办学过程,在困难的情况下,学校在四化建公司党委领导下,坚持了艰苦创业,勤俭办学,一不等,二不靠,而是出主意想办法,打开办学的困难局面,完成了办学任务。
1979年,由于学校在上一年收归化工部管辖,得到化工部四化建公司的重视,学校重新选点基建。
1979年学校创办电大,第一期40余人,多为四化建职工中的骨干,约一年后,电大从技校分出,独立建校。
1980年下期,学校先后建起了教学楼,学生宿舍楼等,随即学校进行了第五次整体搬家,师生正式搬进节新校园,结束了板棚学校风雨飘摇的不安岁月。
1981年—1982年,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学校的基建停了下来,虽然建了三栋楼房、二栋车间,但基本上都是“空壳壳”,既缺用具,又缺设备。当时学校基本建设尚未完成,校园内乱石成堆,地成高低不平,道路泥泞,几百人的学校喝水无锅炉,上体育课无运动场地。学校坚持了自力更生,勤俭建校的方针。校领导亲自上阵,全校师生齐动手,平整土地,砌围墙,铺水泥路,建运动场,建花园假山,绿化栽树美化校园,安装生活锅炉,自制体育器材和教学设备,凡有自己能干的就是自己动手干。
到1984年,学校初具规模,教育教学工作基本上走向正规化。建校十年共招收了九届学生共1094人,培养了仪表工50人、焊工253人、管工227人、汽修工30人、钳工315人、车工75人、铆工73人、泥水工41人、筑炉工30人,到1984年为止,已经毕业7届学生593人。开办过仪表、焊工、管工、汽修、钳工、车工、泥水工、锅炉工等九个专业,1984年,在校学生达到495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调整,在做好社招学生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四化建系统的职工培训,开办了8期12个班,计319人,代湖南省化工局培训中、高级焊工22人,培训待业青年50人。
学校的艰苦创业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自1981年到1984年,连续4年被公司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共青团、青年工作先进单位,职工教育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集体。1984年4月学校被岳阳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礼貌月活动先进集体”,同年6月岳阳市委又授予学校“城市卫生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这一时期,教职工队伍从1977年的23人,发展到1984年的109人,师资力量从数量上和质量上起了很大的变化。
学校的建筑面积,建校初期只几亩,到1984年占地面积已达45亩。(教职工生活区除外)。已建成的建筑面积达8972平方米,其中教学楼2450平方米,学生宿舍2338平方米,实习工厂1504平方米,厨房、浴室、传达室、锅炉房等484平方米,教职工宿舍2200平方米,办公综合楼2200平方米。饭堂、仓库共1360平方米。此外,学校通过自己动手,自筹资金先后建了简易设施1860平方米,其中室内健身房360平方米、扩建实习场地1100平方米,仓库、车库400平方米。
在教学手段方面,至1984年,学校建立了图书室、制图室、电工实验室、金相实验室。图书馆藏书达万册、拥有各种示范教板75块、挂图975张、各种模型180件,有单项抛光机、金相显微镜、磁力控伤机、晒图机、齿轮油泵、幻灯机等教学仪器设备52台件,生产实习教学的车床、刨床、立式钻床、剪板机、弯管机、转板机、交直流电焊机等实习设备42台,4-6人用的钳工实习台桌30个,台虎钳184个。
生活设施方面,有冷藏柜、制冷机、食物烤箱、面粉机等机具,全校固定资产达到190万元。
总结第一阶段办学的经验主要有下面几点:一是自己动手,自力更生,不等不靠,不断补充,完善办学条件。在条件、环境如此艰难的情况下,靠的是一种精神:即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锲而不舍的精神。校领导和师生坚持这种精神,最终感动了上帝。当时从大环境上来说,岳阳工业不够发达,不像长沙、湘潭、株州他们工业基础好,技校办得早,有雄厚的工厂企业作背景。岳阳没有这个基础,创办技校很艰难。资金方面,不能只搞等、靠、要,譬如科技楼的建设,需要120万元,如果靠上头拨款,那就只能等下去。当时校领导就表态,自筹一部分,部里拿一部分,这种精神感动了化工部,科技楼就建起来了。
二是狠抓队伍建设:在学校领导成员任用与选拔上,非常严格。既注重人品,又注重能力。不管是哪一级领导,都以思想品德业务水平作为选拔条件。所以,多年以来,学校领导班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同心同德,艰难与共,亦诚相见,团结奋斗。学校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重视培训人才,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请师专的教师到校讲课,培训老师,请专家做学术报告。组织在岗教师出去参加专业培训,以此来提高全员素质。校领导历来重视思想作风建设,以身作则,树立正气,带出一个好的教师队伍,好的教师又带出好的学生,形成了学校师生优良的思想作风传统。
三是紧紧地把握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办出学校的特色。学校狠抓实习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走出校门,在就业上能占优势。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从两方面着手:第一是狠抓实习场地建设,校里的实习工厂,从一开始就放在重中之重上,舍得投资,人力、物力、财力,不惜工本,很快使设施配套。学生通过上实习课,就直接在设备齐全的专业实习上得到动手能力。第二是抓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学校始终把握技工学校的特点,就是搞好技能教育,实习工厂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掌握技能。在实习工厂,要学生出产品,从简单的产品开始,不求一次成功,只求能在动手中有所触动,有所收获、日积月累,自然熟练,这样学生的各种基本技能,基本功在走出技校前就成熟了。
四是抓管理,抓制度建设。技校初创时期,全是办学新手,但重视学习,每年组织骨干技师外出参观学习,别人好的东西,可以照搬照用,不够好的,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回来自己整改完善,这叫“拿来主义”。由于管理制度的不断健全,1985年在全省技工学校整顿验收中,学校被评为全省第一名。力克那些老牌的技工学校。这期间学校领导做了大量的工作,全体教职工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时期,值得一提的是黄军强老师,他埋头钻研专业,不但业务突出,还写了一本教材《管道工艺学》,填补了当时国内在这方面的空白,贡献和影响都很大。
这一时期,学校沿用“化工部岳阳设备安装技工学校”名称,基本上仍然执行“统招统分”的办校模式,开设焊工、钳工、铆工、管工、车工及商业服务、土建管培养初、中级技术工人的专业,学生大多数来自化工部僵各化建公司的职工子弟,特别是学校驻地四化建公司的子弟居多,也吸收了一部分地方子弟。1985年,学校在全省技工学校整顿验收中被评为第一名,在全省150多所技校中脱颖而出,从面奠定了学校在湖南省技工学校中的地位。1986年,学校的行政级别由科级升为县(处)级。学校被命名为“全国化工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中南技校组组长学校,校长史来根为研究会下属技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2]第二阶段:1985—1995年稳步发展阶段
80年代的校门
这一时期,学校沿用“化工部岳阳设备安装技工学校”名称,基本上仍然执行“统招统分”的办校模式,开设焊工、钳工、铆工、管工、车工及商业服务、土建管培养初、中级技术工人的专业,学生大多数来自化工部僵各化建公司的职工子弟,特别是学校驻地四化建公司的子弟居多,也吸收了一部分地方子弟。1985年,学校在全省技工学校整顿验收中被评为第一名,在全省150多所技校中脱颖而出,从面奠定了学校在湖南省技工学校中的地位。1986年,学校的行政级别由科级升为县(处)级。学校被命名为“全国化工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中南技校组组长学校,校长史来根为研究会下属技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这一时期随着学校规模的逐步扩大,经上经部门批准,学校征地的13亩,学校综合办公楼、实验楼、培训楼、实习楼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学校在这一时期取得的突出成就与学校在管理上下了大功夫是分不开的。
在教学管理中,学校加强了对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授课计划和课时计划。教务科教学常规督导管理严细规范,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量化考核,严把考试关,建立试题库,做到教考分离,执行留级制度,培养了良好的教风与学风,促进了教学相长。
学校坚持严细的管理制度,在教职工中真正做到了人人有岗位,个个有职责,管理有规定,评优有条件,处罚有根据,事事有章可循,人人有事可做。岗位责任落实到每一个身上。在教学管理上,学校印制了十多种教学用表,逐项对教师备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晚自习下堂、考勤、课堂纪律等都有检查记录。
在学生管理方面,学校制定了一系列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如学生守则,课堂规则,晚自习制度,寝室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图书阅览室管理制度,食堂就餐规则,学生成绩考核与升留级制度,违纪学生处理办法,学生外出请假规定,学生科、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联系制度,卫生和绿化管理制度,公物损坏赔偿制度等严细的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学生,使学生行为有规可循,有矩可蹈,从而使学生管理工作年年上台阶。特别是学生管理职能部门,事无巨细,只要学生出现违纪苗头,学生科立即予以关注和处理。因此,在校学生从日出至就寝,都在严格关注中,真正做到了严细规范,从而杜绝了意外及突发事故的发生。这十年来,学生违纪率低于2%。从1985年起,学校实行奖学金制度,对优秀学生实行奖励,并择优就业分配,激励学生努力学习,遵纪守法,争当“三好学生”。
学校工作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总结,会议有记录,建立健全了岗位责任制和严格的考勤、考核制度、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学生管理都严禁细有度。这就形成了学校独特的管理特色,从而达到了“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人才”的目的。
这一时期学校非常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把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鼓励教师自学成才,岗位成才。许多中、青年教师参加了成人高考和自学考试、参加函授学习和各项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很多教师在学历层次上得到进步提高。学校针对当时在职在岗教职工的常识水平和知识结构,详细制订了培训计划,拨出专项资金,为培训教师大开绿灯。
学校针对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采取低职高聘,高职低聘的形式激励教师。对在规定时间内没有达到相应的教学水平与学历的老师,调换工作岗位。为了搞好教师的知识更新,活跃教学教研气氛,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加强与兄弟学校的学术研讨与交流工作,另方面请知名学者,专家来校作学术报告,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鼓励他们勇挑重任,做学科带头人。
这一时期,一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多次被四化建公司及上级领导评为优秀教师、杰出青年,获得表彰奖励。
学校在理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关系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正常的发展。一方面狠抓教学质量,努力让学生在获得文化基础和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尽快掌握动手技能,让学生真正地学以致用。学校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充实了电焊、仪表、管道、汽修、铆、钳、机械等专业实习用的各种设备。新建和改建了多处培训实习场地,添置了大量的现代教学、实习设施。并大力鼓励学生一专多能,用拼搏的勤奋去获取“双证书”、“多证书”,使学生走出校门就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及好评。另一方面,学校又十分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择业观。融教书与育人于一体。为后来学校在市场经济体系下累累获得“毕业生就业先进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为了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为学生提供现场实习的机会,设立了以实习教学为主、生产创收为辅的实习工厂,并突出了加强实习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办学特色。改善了实习教学条件,充实了实习教师队伍,完善了实习教学管理,因而使教学有了质的飞跃。这一时期,湖南省技工学校毕业生实行“双证制”,学校在全省实习统考中,技压群芳,连年名列前茅。劳动部首批“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在学校挂牌成立。
一系列的举措和成就,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到1995年在校人数突破当初办校的设置规模,总人数达到960多人,向化工部所属的全国各化建公司及部分地方企业、公司输送了优秀的焊工、管工、钳工、车工和铆工等工种的中级技术工人,这些毕业生很快成为所在工作单位的主要技术骨干,对此用人单位一致作出很高的评价。
1991年,化工部首届焊接师资培训班有学校承办。化工部邀请了德国焊接专家西格费德里·舒尔茨先生来校执教。培训班从91年10月8日正式开学,至11月12日结束。总学习时间45天,来自河北、山东、江苏、四川和湖南等地化建公司的18名学员参加了学习,德国专家舒尔茨先生无私传授技术,18名学员虚心学习先进焊接技术,中外国际合作培训开出了灿烂的鲜花。舒尔茨先生在我们学校执教生活近两个月,对学校给予他的真诚、周到的接待,表示由衷的感谢,并表达了他能再次来华合作的愿望。1992年10月4日至11月7日化工部又在我们学校举办了第二斯焊接师资培训班。舒尔茨先生再次来校执教。从全国十个省份十二个化建单位来校的20名学员接受培训,学员平均工龄11年,他们中既有从事焊接培训、操作的老焊工,也有近年由学校毕业的新焊工,还有从大专院校毕业的焊接工程师和技术员。为保证学习班的质量,使全体学员能真正学到先进的焊接技术,学校千方百计,挖掘财源,在上级有关部门支持下,组织10万元资金,改造原有的培训场地,购进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引进美国米勒电机公司技术制造的交直流氩孤焊机,逆变式二氧碳半自动焊机。舒尔茨先生将德国最先进的焊接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使全体学员顺利通过结业考试。
1993年4月,学校被评为湖南省首批重点技工学校。1994年6月又被劳动部评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2]
第三个阶段:1996年——2004年转轨飞跃阶段
现在的校门
从1996年开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学校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发展过程,学校与市场经济的接轨经历了一场阵痛,由于市场经济浪潮的不断冲击,学校原有的“统招统分”的优势丧失,而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一是生源问题,二是毕业生的去向问题,三是办学的经费问题,这些都是关系到学校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学校没有“等、靠、要”,而是解放思想,敢于冒风险、敢于进行超前改革、大胆走向社会,探索办学新路子。这个时期学校领导班子废寝忘食,运筹帷幄,作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首先是拓宽招生渠道,深入省内外城乡,开辟生源市场,然后是到沿海开放地区开辟毕业学生就业渠道,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使其招得进,送得出,进入良循环。另方面,为适应人才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学校在专业设置上进行大胆的改革:一是对传统专业进行调整改造,二是设置新专业。并实行“双证”教育,即高技和高职班学生毕业时发大专毕业证书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中技中专学生毕业时发中专毕业证书和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教学坚持理论教学和操作技能培训并重的原则,使学生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入社会具有较强的竞争择业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由于采取以上措施,不仅办学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且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不仅解决了教职工的工资资金、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充足的办学经费,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根据1995年化工部化教发(1995)946号文件精神,1996年2月学校正式命名为中等专业学校,在“岳阳设备安装技工学校”的基础上,创立了“中南工业学校”。自此学校实行了“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办学格局。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教学改革,全校教职工艰苦创业,励精图治,适应市场的需要、调整思路、开拓进取、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地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在专业设置上分成两成块:一是作为技校的原有专业,仍然开设焊工(中技工)高焊工(高级工)、钳工、管工、土建和商服专业,以培养中级技术工人为主。二是中专这一块,开设了化机、安装、电子、机电、制冷、企财、计算机和焊接共八个专业,培养针对市场急需的中专人才。
到1999年,学校在校学生达到1651人,其中中专学生1129人,技校和函授生522人,学校占地面积扩展到106亩,建筑面积达到35330.5平方米,固定资产扩展到1392.79 万元,教学仪器新增100多万元,实习场地达到8193.5平方米,图书阅览室面积达到1200平方米,学生宿舍达到4854.48平方米,食堂面积增到1867平方米。学校开设的焊接、化工机械、工业设计安装、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等六个新专业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超过95%,至此一个完整规模的职业中专学校矗立在中南地区,基发展势头如日东升。
1999年5月学校通过省、部级验收,达到全国中等专业学校合格水平。学校完成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办学前景展现出一派大好形势。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49号文件,批准我们学校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这是学校又一次质的飞跃。这段时间,学校领导班子高瞻远瞩,带领全校职员工,本着重点突出,逐步到位的原则,加大了对教学设备的投入,不断地优化现有教学手段,使学校的教学设备有了很大的改观,先后建立了高标准的电子电工实验室,机零机原阵列室和电工仪表实习场地,建立了配套设备齐全的完备路电视,电教系统和校园广播网,添置了新彩电近50台,基本满足了师生教学和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教育教学手段步入了现代化的大门。
与此同时,学校不断改善校园环境,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这期间,学校先后建起了2691平方米的新教学大楼,3988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扩建并装饰了办公综合楼和学生食堂,配备了校园卡管理系统,高标准改建了学校花园及学校大门,制作了美观适用的宣传牌和宣传橱窗,在公共场地张挂了名人肖像及文明用语警句,从而渲染了校园的文化氯围。为了满足师生求知欲望,学校通过增收节支不断加大投入,对现有图书馆的设置与场地进行了改造与扩展,不断充实藏书数量,建成了高规格的电子阅览室。另外还加大了对体育设施及场地的投入和改造,使学校拥有了400米环形跑道的标准田径场,高标准的水泥篮球场9个,排球场4个,建成了形体训练房,并配齐了按大纲要求的各种体育器村。
到些,学校完成了从“四化建技校”——“岳阳设备安装技校”——“中南工业学校”跨越式的三步发展阶段。一个占地面积106亩,总建筑面积43600平方米,各种教学、实验、实习设施齐全,拥有工业设计安装、焊接、机电、电子、制冷、机修、工业财会、计算机应用、旅服、数控、模具、起重等12个中等专业,使这所在校学生达到近三千人的结合性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走向成熟和完善阶段。另外,学校开设了大专函授站,即有北京化工学院与武汉化工学院、湖南农业大学等均在学校开设大本及专科函授,高函学生达到600余人。2000年,省教育厅授予学校全省高等函授“优秀函授站”称号,2001年,函授站又被武汉化工学院评为“优秀函授站”。为培养高等专业人才,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发展,学校领导放眼未来,提出大胆设想,即在中专的基础上创办更高一级的学校,并且如愿以偿。2001年2月8日,由湖南省政府批准,在“中南工业学校”的基础上,学校正式升格为“岳阳工业技术学院”,这是又一次跨越式的发展。学院为培养更高级的专业技术人才,设立了安装(机电)工程科,信息工程科、经济管理科、技师培训中心。为增加学校的发展后劲,学院还成立了具有创收能力的实业公司。
学院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学院源源不断地将毕业生输送到华东、华南、华中和华北地区:如2000届就有387名毕业生输送到华东地区的中石化南京二建公司,杭州乐荣电器公司、宁波亚塑集团公司。2001届有422名毕业生被输送到上海瑁新电器集团、上海珀韵电子公司、杭州远见公司。2002届有400名毕业生被输送到华南地区的深圳富士康集团、深圳唯冠科技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集团、顺德美的集团、东莞大东骏通有限公司。2003届有803名毕业生分别到华北地区的中石化天津四建公司、华中地区的中化四建公司、中华十六建公司、武昌造船厂工作。毕业生遍布大江南北,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其中长沙三一重工集团、岳阳岳纸集团、西部地区的重庆福耀集团高度评价学院输送的毕业生,认为这些人才,技术精湛,素质优良。毕业生成为大江南北各企业公司的抢手货,给学校带来巨大的正面效应。并由此带来巨大的荣誉:学校被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予“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2002—2003年连续两年被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湖南省教育厅分别授予“毕业生就业指导先进单位”。2003年10月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授予“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光荣称号。2003年12月经教育部检查验收,授予我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4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先进单位”。
此时学院在全省乃至全国声名远播,就读学生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现在学校在籍生达到2785人,函授生达到525人,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校园面貌日新月异。随着学院的发展、学院的教师队伍也日益壮大,在职教师达到161人,其中高级职称21人,中级职称59人,初级职称36人,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21人。另外,学院还从校外聘请了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外聘教师61人。教师队伍体现出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他们活跃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保证了学院教育质量的一流。学院领导班子现有6人,院长、党委书记一人、副院长3人、纪委书记兼工会主席1人,平均年龄46岁,其中本科学历5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2人。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成为学院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治校方针,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带领全校师生取得了办学治校一个又一个的巨大成就。
学院经历三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建立了较为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和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学校学生管理队伍,年富力强,经验丰富。学院严格管理制度、学生能自觉遵守行为规范规章制度。
学校专门制订了《班级考核与学生操行评定暂行办法》、实现了班级考核与学生操行评定的全面挂钩。学校坚持班级考核与学生操行评定的日日考核、月月评比制度,以坚持不懈的考核评定来促进学生自觉性的形成。历年毕业学生操行优良率远离超过97%。
学院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培养技能学识的同时,注意对优秀学生的培养与辅导。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学校推优入党、择优就业、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学校制定了《学生奖学金条例》《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比表彰办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工作积极性。
在抓好内部管理的同时,特别注重学校的社会公众影响。校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服务大众、服务社会得到好评。学生通过入学教育主题班会、学生大会、法制教育等途径,让规章制度、法纪观念深入人心,充分利用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橱窗营造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对个别违纪学生及时帮助教育处理,并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和学生情况。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框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违纪率历年来均低于2%。
学院毕业生实行毕业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双证书”制度及获取多种证书制度。近年毕业生都参加相应专业的技术等级考核、中级技术等级合格率为100%。“多件证书”还包括“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cad辅助设计”、“文秘”、“办公自动化”、“会计证书”、“导游证书”及“珠算证书”等,获得多种证书,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面,使学生较快适应社会市场就业需求。历届学生成绩及格率均为98%,成绩优良率达85%。
学院重视后勤保障工作,一是加强对食堂管理,对伙食质量、食堂卫生、食品采购、服务态度、主副食价格都有具体的管理要求,使食堂各项工作优质有序。总务科指派专职食堂管理员,对食堂工作进行严格监督检查,并成立学生“伙管会”,有问题及时反映及时解决,真正做到了饭菜物美价廉,花色品种齐全。学校从办学以来从未发生过停餐、食物中毒事故。二是加强对学生宿舍的管理,学院现有学生宿舍250间,均为公寓化管理,配套设备齐全,每间宿舍配备有水冲式卫生间、电话、电风扇、木柜、提供整套的公寓用品,学生及家长对此都很满意。学生宿舍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每栋宿舍楼均配有专职管理人员二名,负责管理学生的生活起居、安全保卫及公共卫生打扫工作。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学院实行半封闭式管理,各值班人员和执勤人员均能做到管理到位、文明值勤。
学院的校训是“严谨治校、文明守纪、勤学苦练、立志成才”。建校三十年来,学院在全国化工系统和中南地区工业企业中享有盛誉,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焊接和工业设备安装人才的培训基地,是工业技术人才的摇篮。三十年来学院先后向华东、华南、华北、华中及西部地区输送仪表、焊工、管工、汽修工、钳工、车工、筑炉工、泥水工、铆工、探伤工、计算机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机械加工人员、电子技术人员等14类专业技术人才累计4090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及好评。他(她)们之中先后有20多人荣获全国“青年技术能手”等光荣称号,有四十多人次在全国及省市技术大比武中获冠、亚、季军,绝大部分毕业生成为全国各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和管理骨干。
在教育科研成果方面,学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96年8月章传美副院长作为副主编,由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了两部教材《数学》和《数学同步练习》。1996年6月,黄春保老师参编的由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应用写作》一书出版。1997年3月李翠敏老师参编了《电焊工》教材一书由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出版。2002年7月由陈梅春老师主编的《金属熔化焊基础》由化工出版社出版,同年7月由曹爱国老师参编的《焊接电工》,由张洪流教师参编的《焊接结构》,由方军南老师参编的《焊接技能强化实训》三部教材,均由化工出版社出版,并且直接投入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题研究方面:由杨觉荣老师2人推出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械类课程结构、内容及教学计划研究》被市教科所立项研究。
在教研究教改的成果方面,由谭丽娟老师开发出《机械设计基础》整套教材多媒体教学课件,由周小波老师开发出《计算机应用打字练习软件》由谢道莫老师开发研究出的《学校网络站面制作》,由黄琪老师开发推出的《学校各专业教学计划改革与课程整合》等一系列的成果都直接投入使用,大大推动了学院的教学工作现代化的进程。
此外,近三年学院教师公开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3篇,9篇论文获省级以上荣誉。
学院现设有12个专业:焊接、工业设备安装、数控技术应用、模具与设计制造、机电技术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机电设计维修管理,计算机及应用、工业企业会计、旅游服务与管理、制冷与空调、起重与运输,这些专业的设置都是紧紧跟市场需求接轨的,毕业生毕业后,就业前景看好。学院未雨绸缪,现已与中化总公司、中古化总公司等十几家大中型国有企业和全国三十余家中外合资、独资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人才供求关系,从而保存证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的畅通,也为学院的繁荣兴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4月,学院与三一重工集团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走出一条校企业联合办学的新路。
回顾建校三十年的发展史,我们深感自豪和欣慰,既感到成功的喜悦和鼓舞,又感到任重道远的沉甸甸的责任。
现在学院正步入青春年华,唐代诗人李贺有“少年心事当挈云”的名句,愿全院上下同心协力,始终“不堕青云之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学院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为达到更其宏伟的目标,让我们扬起希望的风帆,乘风破浪,朝向“中南第一,全国知名,同业仰望,旅誉海外”的全国第一流的专业技术院校而努力奋斗[2]
岳阳工业技术学院师资力量
编辑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226人,其中副教授、高级讲师、高级技师、技师等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59人,“双师型”教师达70%以上,主体专业由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技师任实习指导师。
[办学条件] 学院位于岳阳市区,占地面积160亩, 是省“园林式单位”和“岳阳市安全文明小区”。。。。岳阳工业技术学院(中南工业学校)属大专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国家级重点普通中专和技术学院。学院在全国化工系统和中南地区工业企业中享有盛誉,是中南地区最大的焊接和工业设备安装人才培训基地,国家“制造与现代服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学校”和湖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院是全国“职教就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教学定位中、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在籍生4000余人,面向全国招生。1979年3月15日,化工部下文通知,学校由第四化建公司代管。从此,学校的教学经费、基本建设项目、固定资产的购置资金由化工部财务司拨发。党、政工作由第四化建公司领导。学校的任务是为化工部直属化工矿山和基本建设单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掌握现代化施工生产技能的初、中级技术工人。这一年公司在校内开设了化工机械和电子安装专业,由技校代管。
- 点击 次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