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毕业证|样本及介绍
2019-04-13 03:04 人气:广州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2000年,由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教育学院、原广州大学和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高校合并组建广州大学。原广州大学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私立广州大学创办的1927年,原广州教育学院创办于1953年,原广州师范学院创办于1958年,原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创办于1984年,原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85年。[5]。
0
广州大学
guangzhou university
综合性大学
广州大学(guangzhou university),简称“广大”,是广东省和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试点高校,也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1-4]
2000年,由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教育学院、原广州大学和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高校合并组建广州大学。原广州大学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私立广州大学创办的1927年,原广州教育学院创办于1953年,原广州师范学院创办于1958年,原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创办于1984年,原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85年。[5]
截至2018年4月,广州大学有大学城、桂花岗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880亩,27个学院,有84个本科专业,具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在编教职工2838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878人,其中两院院士4人,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1人。在校全日制学生33974人,其中本科生30582人、硕士博士研究生3392人。2018年12月7日,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在广州成立,广州大学是联盟创始成员大学。[4][6]
创办时间
1927年
所属地区
中国广州
学校类型
综合
属性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主管部门
广东省
类别
公立大学
知名校友
杨爽,陆兆禧,熊小玥等
学校官网
http://www.gzhu.edu.cn
广州大学。。私立广州大学
私立广州大学成立于1927年3月3日,由陈炳权、金曾澄等人创办
广州大学(16
。私立广州大学成立初期,设文学院、法学院和预科。不设校长,采用委员制,由陈炳权任主任委员兼教务主任;王志远任委员兼训导主任;陈友琴任委员兼总务主任;马洪焕、陈嘉霭任委员,主持校务。后改校长制,金曾澄任校长,陈炳权任副校长。
1928年,在天香街增设附属中学。1930年8月,购买东横街旧警署,改建为大学部校舍。1931年陈炳权改任校长。随后,谭维汉任教务长,黄毅芸任训导长,陈梦周任总务长。1937年,奉教育部批准附设计政训练班,聘该大学教授黄文衮硕士为班主任,为华南各大学开展“职业教育”之最。抗战期间,广州大学先后迁设于开平、台山、香港、曲江、罗定、连平、兴宁等地,实行战时教育,学生人数仍达5000多人。1941年,陈炳权兼任财政部曲江区银行监理官,并接受财政部委托广州大学开办税务训练班,聘梁式文教授为主任,为财政部训练大批税务人才,加强
财政建设。1942年,在广西桂林设广州大学桂林计政班,先后聘刘兴序、曹美成、袁功甫为班主任,这又是广州大学跨地区开展“职业教育”之最。1943年8月,陈炳权赴美国考察战时经济,并为广州大学募捐基金,乃由王志远代理校长。[7]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广州大学复员广州,在东横街原址复课。1948年,呈奉教育部批准设立经济研究所,招收研究生,毕业成绩及格,报教育部授予硕士学位。这是私立大学之佼佼者。根据《广州大学校刊》有关统计资料:1949年上半年,全校以大学部为主,设立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商学院、经济研究所及附设会议专修科、计政训练班,附属中学及小学,并在香港、澳门、台山设立“广大中学”。又推行生产教育,将沙河白云山麓60多亩校地辟为农场。总计当时教职员工800多人,学生共有1.4万多人。
1945年,陈炳权在美国结束战时经济考察工作
广州大学永汉路东横街校址
后,走遍美国48个州,为广州大学募捐基金,获得美国波士顿、纽约、罗斯福等30多所大学赠给广州大学免费学额数十名,捐赠图书8万多册,仪器一大批。又向美洲华侨募得122328美元,作为兴建校舍之用。兴建崭新建筑物如:华侨堂、文化堂、全美至孝笃亲纪念堂、理工实验场、图书馆等,并进一步增加设备,开拓业务。
1948年8月,陈炳权由美归来,重掌广州大学,先后选派梁国材、劳洁灵等30多人赴美免费留学。
1949年10月,陈炳权与谭维汉赴香港,筹设分校。同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全市欢腾,广州大学立即进行复课和开展庆祝解放活动。
解放后,广州大学董事会进行改组,推举吴奇伟为董事长,陈炳权、许崇清为副董事长,司徒美堂、肖隽英、蚁美厚、卢燡为董事,并推许崇清兼任校长。
1951年初,广州大学与市内的国民大学、文化大学、珠海大学、岭南大学、广州法学院、南方商业专科学校合并改组为华南联合大学。
1983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筹建新的广州大学。[8-9]
原广州大学
原广州大学(1983年)
1983年4月,广东成立广州职业大学,学校属短期、职业性大学专科,学制文科2年、工科3年,不包分配。是年10月,定名为“广州大学”,校长叶选平。
1987年6月,广州大学定为副厅级建制。[10]
1992年,香港裕达隆有限公司张松先生、黄彩霞女士向广大捐款3800万港元,建成裕达隆大厦,作为办公、教学综合楼。
1993年1月,广州市教育委员会发文《关于广州大学与私立广州大学衔接问题的批复》),同意“广州大学可与原私立广州大学的关系衔接。”
1996年11月,在广州市政府的牵引下,广州大学与原私立广州大学举行衔接大会。[9]
原广州师范学院
1958年,为适应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急需师资的
原广州师范学院图书馆(1958年)
需要,广东于1958年8月正式成立广州师范学院,隶属广州市委领导。
1961年8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广州师范学院与广东师范学院合并,归由市委、市人委领导。
1961年9月1日前,两校初步完成合并工作,校名仍用广东师范学院,属全日制高等师范学校,省重点高校之一。
1962年7月起,停止招生,规模逐渐缩小。1964年7月,根据上级指示,调整停办下马。
1978年12月,教育部下文同意广州师范学院
广州大学前身-广东师范学院
复办,1979年2月,市革委会正式发出通知,广州师院归口广州市文化教办公室,按局级单位管理。
1983年,广州大学于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设立社会心理学硕士点,次年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5名。[9]
1986年8月,广州师院按广州地区省属全日制本科高等院校同等规模和待遇,列为厅级单位。
1993年4月,广州师院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扩大办学规模,由2000名本科生扩大到4000名本科生。[10]
原华南建设学院(西院)
1986年5月,广州市政府决定,在广州市城建职工大学的基础上筹建广州城市建设学
广州大学前身-华南建设学院西院
院。
1987年1月,国家教委批准筹建广州城市建设学院,由广州市建委负责投资办学。
1991年6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广东省建筑工程专科学校与广州城市建设学院(筹)联合办学,成立华南建设学院。原广东省建设工程专科学校为华南建设学院东院,隶属广东省建委;原广州城市建设学院(筹)为华南建设学院西院,隶属广州市建委,广州市副市长戴治国兼任学院院长。同年9月,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开始对外招收本科生。
1995年4月,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评审通过,华南建设学院西院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5年,华南建设学院东院与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合并组建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建设学院西院继续独立办学,挂靠广东工业大学招生。[10]
原广州教育学院
1953年,广州市教师业余进修学院创办。是年定名为广
原广州教育学院(1953年)
州教育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在职中学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为主的高等院校。[10]
1958年,更名为广州市教师进修学院。
1968年,“文革”浩劫中,更名为广州市人民教育学院,沦为培训班。
1978年,恢复广州市教师进修学院名称。
1983年4月,定名为广州教育学院,为师范性质的成人高校,承担在职中学教师及行政人员继续教育任务。[9]
原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1985年,广州市政府决定依托广州教育学院创办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办学,融培养与培训与一体。同年9月,广州市政府将龙洞宾馆移交学校使用。[10]
1994年,开始招收中文、数学、英语等本科专业。[9]
原广州市联合职工大学纺织学院
(现为广州大学服装纺织学院前身,专科办学)
1975年,广州市联合职工大学纺织学院的前身广州纺织机械厂职工大学创建。
1985年由广州市纺织工业总公司正式接管,并由国家教委批准校名为广州纺织工业职工大学。
1991年,为适应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经国家教委及广州市政府批准再次更名为广州市联合职工大学纺织学院(以下简称纺院)。同年广州市批准纺院为"广州市纺织服装继续工程教育基地"。[10]
原广州市城建职工大学
广州市城建职工大学(以下简称城建职大)前身为广州市建设局“七.二一”工人大学,1981年改名为广州市建设局职工大学。
1984年3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委备案,广州市建设局职工大学与市规划中专、市园林中专合并,改为广州市城建职工大学,由广州市建委主办,广州市委副书记石安海(时任广州市副市长)兼任校长,开始面向全省招生。
1986年5月,广州市政府决定在城建职大的基础上筹建广州城市建设学院。
1991年7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广州城市建设学院(筹)与广东省建设工程专科学校联合成立华南建设学院,原广州城市建设学院(筹)部分称为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城建职大继续保留建制,在华建西院内部称为成人教育部,对外仍以原名招生。[10]
原广州市联合职工大学电信学院
广州市联合职工大学电信学院前身为广州市电信局职工大学,1975年成立。
1992年,加入广州市联合职工大学后更名为“广州市联合职工大学电信学院”。
1997年电信学院挂靠广州业余大学招生42名,专业为通信技术。
1998年电信学院继续挂靠广州业余大学招生36名,专业为通信工程。[10]
原广州市建筑总公司职工大学
(现为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前身,专科办学)
广州市建筑总公司职工大学是一所由广州市建筑总公司主办的成人高等学校,创办于1960年,原名为广州市建筑工程局业余工程学院,196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备案,1966年停办。
1973年,复办改名"七.二一工人大学"。
1980年,更名为广州市建筑工程局职工大学。1985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广州市建筑总公司职工大学。[10]
原广州市艺术学校
广州艺术学校建于1973年,是广州市唯一一所综合性艺术中等专业学校。
原广州芭蕾舞团
广州芭蕾舞团于1994年1月正式成立,是广州市政府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全团实行团长责任制下的全员聘任制。
原广州歌舞团
广州歌舞团成立于1965年,已制成广州歌舞剧院有限公司,现为广州大学歌舞团。
原各校区
广州大学没有搬迁至大学城之前的四个校区 | |
名称 | 地址 |
广州大学龙洞校区 | 广州市渔沙坦西坑大街 |
广州大学广园校区(校本部) | 广州市广园中路248号 |
广州大学麓湖校区(校本部) | 广州市麓景西路41号 |
广州大学起义路校区 | 广州市越秀区起义路144号[10] |
广州大学合并以后
2000年4月24日,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
历史沿革
(西院)、原广州大学(职业类)、广州教育学院、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广州市城建职工大学、广州市联合职工大学纺织学院、广州市联合职工大学电信学院、广州市建筑总公司职工大学等九所高校合并组建新广州大学。
2003年12月,广州大学城建技术学院改为独资建设的民办二级学院,更名“广州大学城建学院”。
2004年9月,新广州大学开始迁入大学城,次年所有校区完成整体搬迁。学校将广园、起义路、麓湖、龙洞等4个校区归还市政府,保留桂花岗校区。
2005年,广州芭蕾舞团、广州市歌舞团、广州市艺术学校并入广州大学。
2006年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广州大学被批准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9]
2007年4月,广州大学城建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高校,更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2010年8月,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新增开展硕士推免生工作高校。同年10月,广州大学列入教育部首批专业学位综合改革试点单位。[4]
2015年,广州大学被列入教育部首批研究生课程试点改革单位。[4]
2018年11月,入选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中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11]
广州大学
广州大学办学规模
广州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4月,学校有在编教职工2838人,全校人员中博士1186人,副高以上职称者1169人;教学科研人员1878人,其中博士1127人,占60%。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1人,千人计划入选者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讲座教授1人、青年长江1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9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3人,国家级“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1人、领军人才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5人。“珠江人才计划”领军人才1人,“广东特支计划”领军人才7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岗位计划特聘教授3人、讲座教授1人、青年珠江学者2人,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3人。[4][12]
专职两院院士:张景中(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柏灵(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福霖(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中国工程院院士)[13]
国家“千人计划”:柳林、李志山、陈建二、章典、王平山、贺鹤鸣、denis[13]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闫兵、葛根年、刘金全、陈建二[13]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李进[13-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王友德、樊军辉、陈建二、曹道民、庾建设、葛根年、胡春、牛利、文桂林、刘鸿、孔凡江[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傅继阳、孙春友、韩冬雪、李进[13]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刘金全、谭平、涂成林[13][15]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曹广福[13]
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曹广福[13]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林本海、王友德、庾建设、周兵、黄卫清、刘金全、张泽涛、谭平、马玉宏[13]
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庾建设[13]
中科院“百人计划”:刘宝辉[13]
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樊军辉、傅继阳、王国军、薛松涛[13]
青年珠江学者:李进、吴旭[13]
广州大学教学团队 | ||||
等级 | 项目名称 | 等级 | 项目名称 | |
国家级 | 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省级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
省级 | 基于cdio教学模式的机械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音乐教育教学团队 |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教学团队 | 公共政策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
化学专业教学团队 | “最受学生欢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宪法与行政法团队 | |||
分析类数学课程教学团队 | 给水排水专业水处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
物流管理教学团队 | 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
文学与戏剧艺术教学团队 | 电子信息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
钢结构系列教学课程教学团队 | 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团队[16] | |||
市级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市级 | 基于cdio教学模式的机械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
物流管理教学团队 | 水处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
化工实践教学创新团队 | 分析类数学课程教学团队 | |||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建设教学团队 | 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与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广州大学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4月,广州大学设有27个学院,有84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4]
广州大学各学院和附属学校 | |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 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 |
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广州大学法学院 |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 广州大学美术学院 |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 |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 | 广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教育软件学院 |
广州大学基础学院 | 广州大学桂花岗纺织服装学院 |
广州大学政治与公民教育学院 | 广州大学现代产业学院 |
广州大学教师培训学院 | 广州大学中加国际教育学院 |
广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17] | 广州大学传媒教育学院[18] |
广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广州大学卫斯理安学院 |
广州大学附属幼儿园 | 广州大学附属小学[19] |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20] | 广州大学附属艺术学校[21] |
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22] | 广州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3] |
广州大学附属中山汇翠学校[24] |
专业设置 | ||
学院 | 专业名称 | 学科门类 |
地理科学学院 | 地理科学 | 理学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理学 |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理学 | |
地理信息科学 | 理学 | |
土地资源管理 | 管理学 | |
法学院 | 法学 | 法学 |
公共管理学院 | 社会工作 | 法学 |
行政管理 | 管理学 | |
公共事业管理 | 管理学 | |
社会学 | 法学 | |
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 | 理学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工学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科学 | 理学 |
环境工程 | 工学 | |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
电子信息工程 | 工学 | |
信息工程 | 工学 | |
通信工程 | 工学 | |
机器人工程 | 工学 | |
工业设计 | 工学 | |
计算机科学与教育软件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软件工程 | 工学 | |
网络工程 | 工学 |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建筑学 | 建筑学/工学 |
城乡规划 | 工学 | |
风景园林 | 工学 | |
教育学院 | 教育学 | 教育学 |
学前教育 | 教育学 | |
教育技术学 | 理学 | |
心理学 | 理学 | |
应用心理学 | 理学 | |
小学教育 | 教育学 | |
特殊教育 | 教育学 | |
旅游学院 | 旅游管理 | 管理学 |
会展经济与管理 | 管理学 | |
政治与公民教育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法学 |
美术与设计学院 | 绘画 | 艺术学 |
美术学 | 艺术学 | |
艺术设计学 | 艺术学 | |
视觉传达设计 | 艺术学 | |
环境设计 | 艺术学 | |
产品设计 | 艺术学 |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艺术学 | |
动画 | 艺术学 | |
人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文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文学 | |
历史学 | 历史学 | |
工商管理学院 | 工程管理 | 工学 |
工商管理 | 管理学 | |
市场营销 | 管理学 | |
人力资源管理 | 管理学 | |
电子商务 | 管理学 | |
物流管理 | 管理学 | |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 管理学 | |
物业管理 | 管理学 | |
工程造价 | 工学 | |
经济与统计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学 |
统计学 | 理学 | |
金融学 | 经济学 | |
会计学 | 管理学 | |
经济学 | 经济学 | |
金融工程 | 经济学 |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 | 理学 |
生物技术 | 理学 | |
生物工程 | 工学 |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理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学 | |
信息安全 | 工学 | |
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 | 教育学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教育学 | |
土木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工学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工学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
交通工程 | 工学 |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文学 |
法语 | 文学 | |
日语 | 文学 |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物理学 | 理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
物联网工程 | 工学 |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广播电视学 | 文学 |
广播电视编导 | 艺术学 | |
广告学 | 文学 |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艺术学 | |
网络与新媒体 | 文学 | |
音乐舞蹈学院 | 音乐学 | 艺术学 |
舞蹈编导 | 艺术学[25] |
广州大学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4月,广州大学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工程硕士下设7个领域)。[4]
根据2014年11月美国esi公布的数据显示,广州大学的数学、工程学、社会科学总论3个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2014年9月公布的年度qs亚洲世界大学排名显示,广州大学综合排名居中国大陆第76位,广东第5位。
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 ||
学科名称 | 批准单位 | 批准时间 |
土木与建筑学科群 | 广东省人民政府 | 2015年6月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科群 | 广东省人民政府 | 2015年6月 |
区域水环境安全与水生态保护学科群 | 广东省人民政府 | 2015年6月[26] |
省级重点学科项目 | ||||
学科名称 | 学科层次 | 获授称号 | 批准单位 | 批准时间 |
数学 | 1 | 攀峰重点学科 | 广东省教育厅 | 2012年12月 |
土木工程 | 1 | 攀峰重点学科 | 广东省教育厅 | 2012年12月 |
网络空间安全 | 1 | 优势重点学科 | 广东省教育厅 | 2018年1月[27]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 优势重点学科 | 广东省教育厅 | 2012年12月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1 | 优势重点学科 | 广东省教育厅 | 2012年12月 |
天文学 | 1 | 优势重点学科 | 广东省教育厅 | 2012年12月 |
统计学 | 1 | 优势重点学科 | 广东省教育厅 | 2012年12月 |
教育学 | 1 | 优势重点学科 | 广东省教育厅 | 2012年12月 |
心理学 | 1 | 优势重点学科 | 广东省教育厅 | 2012年12月 |
中国语言文学 | 1 | 优势重点学科 | 广东省教育厅 | 2012年12月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 优势重点学科 | 广东省教育厅 | 2012年12月 |
凝聚态物理 | 1 | 特色重点学科 | 广东省教育厅 | 2012年12月 |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1 | 特色重点学科 | 广东省教育厅 | 2012年12月 |
广播电视艺术学 | 1 | 特色重点学科 | 广东省教育厅 | 2012年12月[26] |
市级重点学科 | |||
学科名称 | 学科层次 | 批准单位 | 批准时间 |
数学 | 重点学科 | 广州市教育局 | 2011年9月 |
土木工程 | 重点学科 | 广州市教育局 | 2011年9月 |
中国语言文学 | 重点学科 | 广州市教育局 | 2011年9月 |
法学 | 重点学科 | 广州市教育局 | 2011年9月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重点扶持学科 | 广州市教育局 | 2011年9月 |
天文学 | 重点扶持学科 | 广州市教育局 | 2011年9月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重点扶持学科 | 广州市教育局 | 2011年9月 |
地理学 | 重点扶持学科 | 广州市教育局 | 2011年9月 |
工程力学 | 重点扶持学科 | 广州市教育局 | 2011年9月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重点扶持学科 | 广州市教育局 | 2011年9月 |
心理学 | 重点扶持学科 | 广州市教育局 | 2011年9月 |
美术学 | 重点扶持学科 | 广州市教育局 | 2011年9月 |
工商管理 | 重点扶持学科 | 广州市教育局 | 2011年9月 |
教育学 | 重点扶持学科 | 广州市教育局 | 2011年9月[26] |
博士授权点 | |||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授权类型 | 授权时间 |
0701 | 数学 | 博士一级 | 201103 |
0814 | 土木工程 | 博士一级 | 201103 |
0714 | 统计学(可授理学、经济学学位) | 博士一级 | 201108 |
0401 | 教育学 | 博士一级 | 201803 |
0704 | 天文学 | 博士一级 | 201803 |
0839 | 网络空间安全 | 博士一级 | 201803 |
1202 | 工商管理 | 博士一级 | 201803 |
0451b | 教育博士 | 博士专业学位 | 201803[28] |
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 | |||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授权类型 | 授权日期 |
010101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硕士二级 | 200601 |
0202 | 应用经济学 | 硕士一级 | 201803 |
0301 | 法学 | 硕士一级 | 201103 |
0303 | 社会学 | 硕士一级 | 201803 |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硕士一级 | 201103 |
0401 | 教育学▲ | 硕士一级 | 201103 |
0402 |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 硕士一级 | 201103 |
0403 | 体育学 | 硕士一级 | 201103 |
0501 | 中国语言文学 | 硕士一级 | 201103 |
050201 | 英语语言文学 | 硕士二级 | 200601 |
0503 | 新闻传播学 | 硕士一级 | 201103 |
0602 | 中国史 | 硕士一级 | 201108 |
0701 | 数学▲ | 硕士一级 | 201103 |
070201 | 理论物理 | 硕士二级 | 200309 |
070205 | 凝聚态物理 | 硕士二级 | 199609 |
0703 | 化学 | 硕士一级 | 201103 |
0704 | 天文学▲ | 硕士一级 | 201103 |
0705 | 地理学 | 硕士一级 | 201103 |
0710 | 生物学 | 硕士一级 | 201103 |
0714 | 统计学(可授理学、经济学学位) ▲ | 硕士一级 | 201108 |
0801 | 力学(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 硕士一级 | 201803 |
0802 | 机械工程 | 硕士一级 | 201103 |
080901 | 物理电子学 | 硕士二级 | 200601 |
081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硕士一级 | 201803 |
0813 | 建筑学 | 硕士一级 | 201108 |
0814 | 土木工程▲ | 硕士一级 | 200601 |
0817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硕士一级 | 201103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 硕士一级 | 201103 |
0833 | 城乡规划学 | 硕士一级 | 201108 |
0839 | 网络空间安全▲ | 硕士一级 | 201803 |
1202 | 工商管理▲ | 硕士一级 | 201103 |
1204 | 公共管理 | 硕士一级 | 201103 |
1302 | 音乐与舞蹈学 | 硕士一级 | 201108 |
1303 | 戏剧与影视学 | 硕士一级 | 201108 |
1304 | 美术学 | 硕士一级 | 201108 |
1305 |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工学学位) | 硕士一级 | 201108[29]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 ||
专业学位类别(领域)代码 | 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名称 | 授权类型 |
0451 | 教育▲ | 硕士专业学位 |
0852 | 工程(含7个专业学位领域) | 硕士专业学位 |
085201 | 机械工程 | 硕士专业学位领域 |
085208 | 电子与通信工程 | 硕士专业学位领域 |
085211 | 计算机技术 | 硕士专业学位领域 |
085213 | 建筑与土木工程 | 硕士专业学位领域 |
085216 | 化学工程 | 硕士专业学位领域 |
085229 | 环境工程 | 硕士专业学位领域 |
085239 | 项目管理 | 硕士专业学位领域 |
1351 | 艺术 | 硕士专业学位 |
0452 | 体育 | 硕士专业学位 |
0453 | 汉语国际教育 | 硕士专业学位 |
0351 | 法律 | 硕士专业学位 |
0352 | 社会工作 | 硕士专业学位 |
0454 | 应用心理 | 硕士专业学位 |
1253 | 会计 | 硕士专业学位 |
0251 | 金融 | 硕士专业学位 |
0953 | 风景园林 | 硕士专业学位 |
1251 | 工商管理 | 硕士专业学位 |
1254 | 旅游管理 | 硕士专业学位[30] |
学科评估
2012年广州大学部分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中的排名(教育部学位中心2013年数据) | |||||
学科门类 | 学科名称 | 全国排名(含并列) | 广东省排名(含并列) | ||
理学 | 天文学 | 5 | 1 | ||
统计学 | 10 | 3 | |||
数学 | 13 | 3 | |||
化学 | 18 | 3 | |||
地理学 | 13 | 2 | |||
生物学 | 13 | 3 | |||
生态学 | 54 | 6 | |||
教育学 | 心理学 | 7 | 2 | ||
教育学 | 9 | 2 | |||
体育学 | 34 | 9 | |||
工学 | 土木工程 | 9 | 2 |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15 | 2 | |||
建筑学 | 10 | 2 | |||
城乡规划学 | 32 | 2 | |||
机械工程 | 43 | 5 |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4 | 2 |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11 | 3 | ||
新闻传播学 | 12 | 2 | |||
法学 | 法学 | 15 | 3 |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1 | 2 | |||
历史学 | 中国史 | 44 | 8 |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 | 22 | 3 | ||
公共管理 | 30 | 3 | |||
艺术学 | 设计学 | 47 | 4 | ||
美术学 | 26 | 2 | |||
音乐与舞蹈学 | 77 | 8 | |||
戏剧与影视学 | 65 | 5 |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广州大学参评学科得分与排名位次如下:[31]
一级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评估结果 | 位次百分位 | ||
0814 | 土木工程 | b+ | 10%~20% | ||
0701 | 数学 | b | 20%~30% | ||
0714 | 统计学 | b- | 30%~40% | ||
0301 | 法学 | c+ | 40%~50% | ||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c+ | 40%~50% | ||
0401 | 教育学 | c+ | 40%~50% | ||
1202 | 工商管理 | c+ | 40%~50% | ||
1304 | 美术学 | c+ | 40%~50% | ||
0402 | 心理学 | c | 50%~60% | ||
1204 | 公共管理 | c | 50%~60% | ||
1302 | 音乐与舞蹈学 | c | 50%~60% | ||
1303 | 戏剧与影视学 | c | 50%~60% | ||
0501 | 中国语言文学 | c- | 60%~70% | ||
0705 | 地理学 | c- | 60%~70% | ||
0802 | 机械工程 | c- | 60%~70% |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c- | 60%~70% |
广州大学教学成果
截至2018年4月,广州大学有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7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16个,省级优势专业20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有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155项,省级教改项目110项,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9项,省级以上精品开放课程(在线开放课程)47门,国家级、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8项。[4]
广州大学特色专业 | ||||
专业属性 | 专业名称 |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土木工程、心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给水排水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
省级特色专业 | 广播电视新闻学、工业设计、工程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法学、教育学、生物工程、物流管理、机器人工程、物流管理[16] | |||
市级特色专业 | 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城市规划、旅游管理 |
广州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
项目名称 | 等级 | 所在单位 | |
2+2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国家级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省级 | 化学化工学院 | |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应用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省级 | 人文学院 | |
基于“三个面向”的卓越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省级 | 工商管理学院 | |
校政企协同培养的复合型会展人才创新实验区 | 省级 | 旅游学院 | |
“院团结合”音乐舞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省级 | 音乐舞蹈学院 | |
2+2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省级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
机械工程cdio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省级 |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广州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
等级 | 项目名称 | ||
国家级 | 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 | ||
省级 |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应用数学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广播电视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电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美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教学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教育与学习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 | ||
市级 | 美术与设计实验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机电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广播电视实验教学中心 |
广州大学精品课程 | ||
级别 | 项目名称 | |
国 | 水质工程学 | 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 |
桥梁工程 | --- | |
省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水质工程学 |
心理学 | 桥梁工程 | |
数学分析 | 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 | |
地理信息系统 | 化学工艺学 | |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 | 冷热源工程 | |
市 | 中国地理 | 水质工程学 |
邢法学 | 桥梁工程 | |
行政管理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
公共政策 | 心理学 | |
化工原理 | 数学分析 |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地理信息系统 | |
数控技术与cam |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 |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化学工艺学 | |
建筑设计 | 冷热源工程 | |
现代教育技术 | 动物学 | |
教育学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
水彩画 | 路基路面工程 | |
现代汉语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 |
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 | 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 | |
房地产投资分析 | 结构力学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钢筋混凝土结构 | |
思想道德修养 | 商务英语 | |
动物学 | 大学物理 | |
电视新闻学[32] | --- |
广州大学教学交流
截至2018年4月,学校先后与30个国家和地区
帕多瓦大学孔子学院
的200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教育与科技合作关系, 2002年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中法旅游学院,先后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和美国卫斯理安学院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与淡江大学、帕多瓦大学、林雪平大学等知名大学建立科研合作平台或机构。[4]
广州大学为每个学院的学生提供至少一个学期以上的海外留学,包括面向一、二年级本科生的“1+2+1”、“2+2”等中外双学士学位项目;面向三、四年级本科生和一、二年级研究生的本硕连读海外硕士学位项目等。[33-34]
广州大学学术研究
广州大学科研机构
截至2018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科研平台(含培育基地)3个,省部(含省高校)级科研平台51个,市级科研平台18个,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具有国家建筑设计和古建筑设计甲级资质。[35]
广州大学与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共同建立了“人权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有广东省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规划项目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协同创新发展中心1个。“地方高校创新性应用型土建类专业协同育人基地”入选首批40个“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工程结构抗风与结构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被认定为19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之一。[4]
2011协同创新中心 | |
人权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减震控制与结构安全实验室[36-37] |
广州大学省部(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 |
工程抗震减震与结构安全 | 珠江三角洲水质安全与保护[37-38] |
广州大学省级重点实验室 | |
地震工程与应用 | 放射性核素污染控制与资源化 |
信息安全技术 | 建筑节能与应用技术[37] |
广州大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
天文观测与技术 | 数学与交叉科学 |
工程抗震减震与结构安全 | [37] |
广东省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 |
减震控制与工程防灾协同创新中心[39] |
广州大学市级重点实验室 | |
市政公用工程重点实验室 | 环境污染控制与同位素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
广州市建筑节能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 广州市氢能与绿色催化重点实验室 |
广州市植物抗逆基因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 | 广州市天文观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广州市结构安全与健康监测重点实验室 | 广州市环境功能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广州市金属材料强化研磨高性能加工重点实验室 | 广州市机电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
广州市移动互联网安全与容灾重点实验室 | 水泥基泡沫轻质材料与固体废物资源化重点实验室[37] |
广州市信息处理与传输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 |
广东省工程结构抗风与健康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节能环保精细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水肥高效利用及太阳能智能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模块化建筑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数学教育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现代视听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分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机电设备状态监测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复杂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智慧金财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新型空调系统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与背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建筑热工与低碳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强化研磨高性能微纳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路桥全寿命绿色管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农村水环境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可持续城镇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水质安全及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建筑金属围护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 |
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 |
隔震减震控制与抗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高校结构安全与健康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灯光与声视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37] |
广州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
广州市数学教育软件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7] |
广州大学合作基地和中心 | |
科技部工程结构抗风与结构安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广东省工程结构灾害与控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广州市工程结构灾害与控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广州市穗台科技交流合作服务中心 |
广州大学-伯明翰大学服务业与城市发展联合研究中心 | 广州大学——中山西区社会创新基地[37][40] |
台湾教育政策研究中心 | 广州大学作物抗逆国际合作研究中心 |
广州大学研究基地 | ||
级别 | 基地(中心)名称 | |
国家级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 | 人权研究与教育中心 | |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科技部工程结构抗风与结构安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
省级 |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 | |
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 | ||
俗文化研究中心 | ||
广东省太阳能智能灌溉装备科技创新中心 | ||
结构安全与健康监测研究中心 | ||
广东省体育产业研究基地 | ||
工程结构抗风与结构安全协同创新平台 | ||
广州发展研究院 | ||
人权研究中心 | ||
广府文化研究基地 | ||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与教育神经科学实验室 | ||
广东省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服务管理研究与指导中心 | ||
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 | ||
广州廉政建设研究中心 | ||
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广州大学研究基地 | ||
文学思想研究中心 | ||
减震控制与工程防灾协同创新中心 | ||
广东省广州学协同创新发展中心 | ||
资源环境与区域规划实验室[41] | ||
粤港澳大湾区法制研究院[42] | ||
市级 | 广州市人文历史基地 | |
广州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基地 | ||
广州市廉政建设重点研究基地 | ||
广州市“十三行”重点研究基地 | ||
广州市岭南艺术重点研究基地 | ||
广州市穗台科技交流合作服务中心 | ||
广州大学中国政务研究基地[43-44] |
广州大学研究中心 | ||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中心 | 广州大学公法研究中心 | 广州城市民族关系研究中心 |
广州大学心理与脑科学研究中心 | 分析测试中心 | 路顺道桥工程检测中心 |
基因功能与生物芯片研究中心 | 旅游规划与策划中心 | 广州大学岭南统计科学研究中心 |
教育政策研究中心 | 美国华人教授科学家学社跨学科研究中心 | 体育产业研究中心 |
实验中心、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 数学与人工智能国际交流中心 | 天体物理中心 |
廉政研究中心 | 广州政协理论研究中心(市政协共建)[17] | 语言服务研究中心 (教育部共建)[45] |
广州大学作物抗逆国际合作研究中心[46] | 广州大学台湾淡江大学工程结构灾害与控制联合研究中心 |
广州大学研究所 | ||
计算机教育软件研究所 | 岭南建筑研究所 | 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 |
信息与控制技术研究所 | 教育科学研究所 | 声像与灯光技术研究所 |
工程材料研究所 | 社会心理学研究所 | 现代凝聚态物理研究所 |
工程力学研究所 | 工商管理研究所 | 固体物理与材料研究所 |
高等教育研究所 | 房地产研究所 | 国土与城镇规划研究所 |
结构工程研究所 | 策划研究所 | 自然灾害与防治工程研究所 |
语言学研究所 | 公共舆论研究所 | 建筑环境与设备研究所 |
新闻传播研究所 | 现代管理研究所 | 环境科学研究所 |
岭南历史文化研究所 | 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所 | 生物工程研究所 |
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 | 比较文化研究所 | 食品工业技术研究所 |
工业工程与设备工程研究所 | 艺术研究所 | 现代化学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数学研究所 | 工业设计研究所 | 华南生物多样性研究所 |
建筑科学研究院 | 古籍整理研究所 | 儿童文学研究所 |
防灾减灾研究所 | 能源与催化研究所 | 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所 |
广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 陶瓷艺术研究所[47] |
广州大学研究院 | |
广州大学建筑科学研究院 | 广州大学城市文化研究院 |
广州大学建筑节能研究院 | 广州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 |
广州大学广州国际金融研究院 | 广州大学生创业研究院[48] |
广州大学台湾研究院[49] |
广州大学科研成果
截至2018年4月,学校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项(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2016年2项,2017年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3项(2015年2项,2016年1项)、国家自然基金专项基金项目2项(2015年1项,2016年1项)、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课题1项(2015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4项(2016年2项,2017年2项)、863计划课题1项(2015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7项(2015年2项,2016年3项,2017年2项)。[35]
2017年,学校首次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立项总预算6077万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80项,全国排名115名,较去年上升89位;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27项,全国排名49位,省内高校排名第3位;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29项,全国排名第6位,省内高校排名第2位;获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项目立项19项,在全省各申报单位中位列第一;获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学科共建项目立项18项,在全省各申报单位中位列第一。[35]
截至2018年4月,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项,广东省突出贡献奖1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4项,其它各类省部级科研奖66项。[35]
2016年科技成果获奖一览表 | |||
获奖人 | 获奖项目 | 等级 | 级别 |
谭 平 | 广州塔工程关键技术 | 科技进步二等奖 | 国家级 |
张季超 | 城市高密集区大规模地下空间建造关键技术及其集成示范 | 科技进步二等奖 | 国家级 |
刘爱荣 | 拱结构稳定性及优化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 | 科技进步二等奖 | 省部级 |
张季超 | 新型绿色工业化装配整体式住宅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实践 | 科技进步二等奖 | 省部级 |
郭康贤 | 微纳量子结构元激发及其非线性光学特性 | 科技进步三等奖 | 省部级 |
吴毅 | 广东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生物学研究及应用 | 科技进步二等奖 | 省部级 |
刘爱荣 | 拱结构稳定性与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及实践 | 科技进步一等奖 | 市级[50] |
广州大学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12月,广州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达到814.35万册,其中纸质资源309.04万册,电子资源505.31万册,中文报刊2705种,外文、港台报刊207种。有光盘近3万张,声像资料7000多件,中文数据库57个,外文数据库54个。sci、ei、pqdt、elsevier、springer、wiley、ebsco、sage 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及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等知名中外文综合类数据库均已收录。电子图书101万种,中文电子期刊1万种,外文电子期刊约2万种。[51]
学术期刊
《广州大学学报》有社会科学版(月刊)和自然科学版(双月刊)两个期刊。2005年自然科学版成为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收录刊源。[52]
2011年10月,《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成功晋升“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重点栏目“廉政论坛”,继2010年荣获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之后,又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52]
广州大学文化传统
广州大学学校标识
校徽
学校徽志是由“gu”与“羊”字以及英文guangzhou univer
校徽(2
sity组合而成的图案。“gu”为guangzhou university的缩写;“羊”代表广州。“gu”与“羊”字组合,构成火炬与红棉花开的形状。[5]
校旗
学校校旗为中间印有“广州大学”字样、左上方印有学校徽志的白色长方形旗帜。[5]
广州大学精神文化
校训
博学笃行,与时俱进
《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广州大学 校训
“[53]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校庆日
学校校庆日为每年的7月11日。[5]
校歌
《广州大学校歌》 云山珠水,羊城堂皇, 广州大学,在此一方。 传承五校薪火,崛起谷围岛上, 崇德崇实崇真,自信自主自强。 啊,百舸争流,我们奋楫直上! 莘莘学子,走向五洲大洋。 博学笃行,与时俱进, 追求卓越,共创辉煌![54] | 校歌 |
广州大学学校领导
广州大学现任领导
广州大学现任领导 | ||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屈哨兵 | |
校长 | 魏明海 |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张强 | |
副校长 | 于欣伟 | |
副校长 | 傅继阳 | |
副校长 | 周云 | |
副校长 | 孙延明 | |
副校长 | 张其学 | |
副校长 | 郭兴蓬 | |
副校长 | 吴开俊 | |
参考资料[55-57] |
广州大学历任领导
广州大学历任校领导
姓名 | 职务 | 任职时间 |
庾建设 | 校党委书记 | 2014.2—2016.9 |
庾建设 | 校 长 | 2004.1—2014.1 |
邹采荣 | 校 长 | 2014.2—2016.9 |
易佐永 | 校党委书记 | 2007.8—2014.1 |
陈万鹏 | 校党委书记 | 2000.7—2007.8 |
林维明 | 校 长 | 2000.7—2003.12 |
原合并院校历任校领导
原广州教育学院 (师专) | 姓名 | 职务 | 任职时间 | 备注 |
邓景孟 | 党支部书记 | 1956.9—1958.8 | 1972.9—1983.9革委会主任、副院长 | |
陈联新 | 党支部书记 | 1960.2—1961.8 | 1956.4—1968.4副院长 | |
陈 超 | 党支部书记 | 1961.8—1965.8 | 1961.8—1966.2副院长 | |
张海鳌 | 党支部书记 | 1966.2—1978.8 | 书记、院长、副主任 | |
孔庆余 | 党委书记(教育局副局长兼) | 1978.10—1981.4 | ||
沈吾华(女) | 党委书记 | 1973.5—1978.10 1981.4—1983.8 | ||
虞肯堂 | 党委书记 | 1983.8—1991.1 | ||
叶绍方 | 党委书记 | 1991.1—1995.11 | ||
许慈荣 | 党委书记 | 1995.11—2000.7 | ||
马冰山 | 院长 | 1953.9—1954.4 | ||
梁 煦 | 院长 | 1954.4—1956.10 | ||
张其光 | 院长 | 1958.9—1962.2 | ||
张海鳌 | 院长 | 1966.2—1968.4 | ||
郑 淳 | 院长 | 1981—1983.6 | ||
李龙启 | 院长 | 1985—1994.2 | ||
许慈荣 | 院长 | 1993.5—2000.7 | ||
原广州师范学院 | 赵武成 | 党委书记 | 1958.10—1959.11 | |
何 明(女) | 党委书记 | 1959.11—1961.8 | ||
龙世雄 | 党委书记 | 1961.8—1964.5 | ||
董景新 | 党委副书记 | 1980.4—1984.2 | 主持全面工作 | |
孔庆余 | 党委副书记 | 1984.2—1984.9 | 主持全面工作 | |
钟杜非(女) | 党委书记 | 1984.9—1987.7 | ||
蒋超文 | 党委书记 | 1987.8—1993.7 | ||
陈运森 | 党委书记 | 1993.7—2000.7 | ||
赵武成 | 院长 | 1959.2—1959.11 | ||
龙世雄 | 院长 | 1961.9—1964.5 | 广师与广东师范合并期间,1965.4撤消广师 | |
陈一百 | 院长 | 1982.7—1984.2 | 1978.12广州师院复办 | |
蔡 贵 | 院长 | 1984.2—1987.7 | ||
李燮均 | 院长 | 1987.7—1993.8 | ||
张国杨 | 院长 | 1993.8—2000.7 | ||
原广州大学 | 范 朴 | 党支部、党总支书记 | 1983.10—1986.5 | 1984.11成立党总支部 |
杨作新 | 党委代书记、书记 | 1987.3—2000.7 | ||
叶选平 | 校长(广州市市长兼) | 1983.9—1985.1 | ||
吴紫彦 | 校长(兼) | 1985.1—1986.3 | ||
张士勋 | 校长 | 1986.3—2000.7 | ||
原华南建设学院 (西院) | 刘盛志 | 党委书记 | 1992.9—1996.9 | |
许育民 | 党委书记 | 1996.9—2000.7 | 1992.9—2000.7任常务副院长 | |
戴治国 | 院长(广州市常务副市长兼) | 1992.9—2000.7 |
[58]
广州大学校区建设
。
- 点击 次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