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工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云南省中专毕业证样本图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云南工学院创建于1974年,时为一所面向云南省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高级工业管理人才,以工为主,工、管、文相结合的多科性工业大学。类 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理工。1930年,路政学堂更名为云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
1930年4月,在原甲种工业学校基础上,云南省创立省立第一工业学校,校址原在华山东路大德山双塔寺,后迁至大西门外文昌宫(现龙翔街文林小学)。首任校长为原东陆大学(现云南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毕近斗。[1]
新中国成立后,昆华工校改名为昆明工业学校。[1]
1961年,昆明工业学校更名为云南省第一工业学校。
1965年5月,云南省第一工业学校、云南省农业机械学校创建。[2]
云南工学院云南工学院
1973年10月7日,云南省革命委员以革发(1973)110号《关于新建云南工学院的报告》,向国家计委和国务院科教组申请建立。[3-4]
1974年3月9日,省革委以革发(1974)22号《关于筹建云南工学院的补充报告》,提出在云南第一工业学校、第三工业学校和农业机械学校的基础上扩建成立云南工学院。[4]
1974年6月4日,国务院科教组《关于同意增设云南工学院的通知》批准增设云南工学院。[4]
1974年12月11日,云南省革委会以革发(1974)150号文正式宣布成立云南工学院,并决定由云南省教育局主管。[4]
1974年12月17日,云南省教育局赵凤岐副主任召集云南工学院筹建组人员及局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宣布建立中共云南工学院核心小组和云南工学院筹备领导小组。[4]
1975年10月16日,首届新生入学。[4]
198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省教育厅批准,云工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化工机械与设备,内燃机、拖拉机等四个专业获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5]
1984年9月,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昆明分院创建。[2][6]
1985年3月,云南化工专科学校、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昆明分部创建。[2][7-8]
1994年9月6日,经国家教委批准,将云南工学院、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昆明分院、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昆明分部、云南化工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云南工业大学。[2][6-7]
云南工学院办学规模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云南工学院师资教员
1975年,学院有教职工和教师375人和169人。[4]
1978年,教职工和教师589人和316人。[4]
1981年,学校有教职工787人,专任教师411人,1名副教授,讲师147人,助教61人。[9]
1992年底,学院有578名专任教师,有教授24人,副教授144人、讲师313人、助教96人,职务比为高职29.1%、中职54.2%、初职16.6%,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学历的青年教师共计157人,专任教师总数的27.1%,有15名教师分别获得全国或全省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9]
1993年12月止,学校教职工1315人,其中教师542人。[3]
时间 | 院本部教职工 | 专任教师 |
1975 | 375 | 169 |
1978 | 589 | 316 |
1981 | 787 | 411 |
1984 | 924 | 496 |
1987 | 1257 | 715 |
1990 | 1136 | 611 |
1992 | 1136 | 578 |
资料来源:[10] |
云南工学院设施建设
校址
1974年12月,省革委以革发(1974)150号文件,规定云南工学院以黑龙潭、席子营原省一工校、三工校的校址为云工校址。席子营位于昆明市环城东路,原为一工校、三工校校址。1969年两校撤销后,校址和大部分校舍被昆明电器仪表厂和昆明机床配件厂占用。[4][11]
1975年学院接收时,校舍计有被昆明电器仪表厂占用的1号教学楼)原红卫楼)及昆明机床配件厂占用的实习工厂等生产用房,共计21689平方米,两厂占有的学生宿舍1、2、3、4幢及老5幢教工宿舍共10276平方米;院外在七条街道中共有教工宿舍1841平方米,总计从一工校移交的校舍共为33806平方米。[11]
1975年8月,学院将机械系从距席子营15公里的黑龙潭迁到席子营院本部;将农机系从远离昆明180公里的陆良县原农机校校址迁到黑龙潭。[11]
经省政府出面,协调处理工厂搬迁问题。1980年昆明电器仪表厂才开始迁出,1986年云南第三机床厂才完全迁出,占用的校舍移交给学院。[11]
1980年2月,根据省政府的决定,将黑龙潭校址归还云南农业大学,1980年底在黑龙潭的师生员工全部迁到席子营。[4]
学院成立时,席子营校址占地144余亩,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4]
1976年开始,第一次征地29.9亩,建成教工宿舍11722平方米,教学楼5255平方米动工在建的教学用房及学生宿舍约1.3万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33.9平方米。1981年第二次征地45亩。1985年第三次征地31.73亩,生均校舍建筑面积 35.8平方米,全院共占地253.98亩。1988年经省市领导和有关厅局反复核定,决定在学院院址北面再征地132.8亩。[11][4][12]
1984年春,新图书大楼落成,总建筑面积6348平方米。[13]
1975年至1992年底止,共完成竣工面积123565平方米,其中教室和实验室49350平方米、图书馆6348平方米、教职工宿舍46207平方米、实习工厂4648平方米、风雨球场540平方米、学生宿舍2793平方米、学生食堂2252平方米、生活福利及附属单位用房11427平方米。[14]
1993年12月止,学校占地面积280054平方米,藏书45万册,固定资产2562.05万元,校舍建筑面积147649 平方米。[3]
云南工学院馆藏
1992年,学院有10个书刊参阅室,2个声像室,5个外借出纳台,5个工作室,1个情报检索实习室和1个学术报告厅。有书刊阅览座位700个,视听座位256个,科技情报检索实习座位36个,会议座位108个。馆藏6个文种文献积累总量达46万册。文献购置经费由1975年的0.2万元增长至1992的25万元。1975年至1992年18年间,中文图书年最高入藏量2.75万册,外文图书2125册,中文期刊年最高订阅1730种,外文期刊1163种。历年文献购置费、占学院教育事业费的百分值及购进中外文书刊册数及种数列表于下:[3]
时间 | 年文献购置经费 | 购进中文图书 | 购进外文图书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
1975 | 0.2万元 | 0.33万册 | --- | 2.00百种 | --- | ||||||||||||
1980 | 7.0万元 | 1.68万册 | 8.02万册 | 6.78百种 | 1.89百种 | ||||||||||||
1985 | 17.8万元 | 2.28万册 | 15.73万册 | 12.70百种 | 5.94百种 | ||||||||||||
1990 | 26.0万元 | 1.53万册 | 4.80万册 | 9.31百种 | 7.69百种 | ||||||||||||
1992 | 25.0万元 | 1.10万册 | 3.00万册 | 5.00百种 | 5.62百种 | ||||||||||||
资料来源:[15] |
云南工学院授班生源
1975年10月16日,云南工学院首届新生入学,共计有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化工机械、内燃机、工业电气自动化、无机化工等5个专业的三年制普通班159名工农兵学员。[4]
1975-1976年,共招收两届学生354人,设有9个专业。[3]
1977年3月,第二届三年制普通班186名工农兵学员入学。[4]
1977年10月,录取了首届本科生150名,入学时间延迟到1978年2月。[4]
1978年10月,第二届本科9个专业的389名新生入学。[4]
1984年招收专科生,1985年开办研究生班,1987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93年12月止,学校在校生达3786 人。为社会、企事业单位培养各层次毕业生8541人,培训工程技术人员5435人。[3]
云南工学院机构设置
截至1982年,学院有实验室37个,其中基础课实验室3个,技术基础课实验室15个,专业课实验室19个有研究所、室18个,省级鉴定站2个。[16][17]
云南省柴油机拖拉机质量鉴定站 | 1983年 | 汽车系 |
汽车新产品鉴定试验站 | 1988年6月 | 汽车系 |
资料来源:[16] |
化工冶金材料研究室 | 食品工程研究室 | 云南工学院设计研究所 | 工业设计研究所 |
水电设计研究室 | 金属材料研究室 | 牯接技术研究所 | 云南省工程抗震研究所 |
激光研究所 | 高得率制浆研究室 | 传质与分离工程研究室 | 云南工学院教育事业发展研究会 |
云南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 | 云南民族建筑研究室 | 高原汽车研究所 | 磷化工研究所 |
固体力学及地震工程研究室 | 建筑学系建筑设计研究室 | -- | --- |
资料来源:[16] |
实验室列表 | |||||||
部门 | 实验室 | ||||||
基础课部 | 普通物理、材料力学、机械设计、语音语言 | ||||||
机械工程系 | 机制综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铸造合金工业造型设计 | ||||||
化工轻工工程系 | 普化无机、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仪表、仪器分析、化学工程、造纸工程、制糖工程、化工机械、食品工程 | ||||||
汽车工程系 | 汽车工程综合 | ||||||
建筑工程系 | 建筑材料,工程结构 | ||||||
电力工程系 | 土力学,水力学、水动工程、热动工程、水工结构 | ||||||
建筑学系 | 建筑学系中心实验室 | ||||||
电气工程系 | 电工电子,电机拖动、工业电气自动化、动态模拟、高压技术 | ||||||
计算机科学系 | 计算机应用 | ||||||
教务处 | 电化教学室 | ||||||
院部 | 实验中心)包括计算机站等) | ||||||
其他部门 | 未计入实验室的所、室、部门院机关,教务处,科研处,实管处、军体部、社科部、管理工程系、机电厂,培训部、图书馆、激光研究所、建筑研究所等 | ||||||
资料来源:[17] |
云南工学院合作交流
1986年经云南省政府批准,学院与美国匹兹堡大学签定协议合办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生班”,后因经费问题解决不了,与匹兹堡大学的合办协议作废, 改为与哥伦比亚大学合办,同年8月研究生班开学。建筑学专业于1986年6月 至8月为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建筑系学生举办“云南民族建筑讲习班”,并讲授了6门课程, 组织了实地考察,在双方教师指导下完成了民族文化馆课程设计。1987年协助美国加里福尼 亚大学戴维丝分校在昆明举办远东文化暑期班,为他们开出讲座。1987年、198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来院与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生班”一起进行规划实习,完成了4个课题。[18]
云南工学院办学成果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云南工学院学科建设
198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省教育厅批准,云工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化工机械与设备、内燃机、拖拉机等四个专业获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5]
1985年,开始办地震工程与固体力学研究生班,金属材料学科、结构与工程抗震学科被列为省重点学科。[12]1986年,工业自动化、建筑设计及理论两专业,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硕士学位授予点。[5]1987年,建筑设计及工业电气化两个硕士学位点招生。[12]1990年,地震工程及防护工程被批准为第三批硕士学位授予点。[5]食品工程、磷化工工艺过程及设备、制浆造纸工程被列为省重点学科。[12]
1977年一1992年,共毕业本科学生5587人,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的4064人,占71%。1985年一1992年,招收研究生班学生39人,招收硕士研究生20人,与其他院校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5人,共25人。至1992年,授予硕士学位12人,授予在职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4人i联合招收研究生由外单位授予硕士学位4人,为其他院校授予硕士学位8人。[5]
类别 | 名称 | 时间 | |||
学士学位授予 |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 1982年 | |||
化工机械与设备 | 1982年 | ||||
内燃机 | 1982年 | ||||
拖拉机 | 1982年 | ||||
省重点学科 | 金属材料学科 | 1985年 | |||
结构与工程抗震学科 | 1985年 | ||||
食品工程 | 1990年 | ||||
磷化工工艺过程及设备 | 1990年 | ||||
制浆造纸工程 | 1990年 | ||||
硕士学位授予点 | 工业自动化 | 1986年 | |||
建筑设计及理论 | 1986年 | ||||
地震工程及防护工程 | 1990年 | ||||
资料来源:[12][12][5][5][12][5] |
云南工学院科研成果
从1986年至1990年,云南省工程抗震研究所共承担完成科研项目2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3项、国家部委项目5项、省科委、厅、局项目12项,有3项获云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基础课部一项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获省级科学进步奖、一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期刊和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社会科学部主编、参编教材及专著7部,发表论文55篇,获奖15项。工业设计研究所来承担国家、省部、厅局科研项目10余项,与厂矿联合开发完成了。高强度耐磨铸铁、“提高铸件质量与性能”等多项研究课题,获省级奖励。在金属新材料、新技术研究方面,微合金钢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新型弹簧钢的研究等课题曾获省、部级及其他奖励10余项,出版专著及学术论文30余项。[19]
到1992年为止,全院共承担纵、横向科研、技术合作或服务项目731项,共完成纵、横向项目500多项,完成并通过验收或鉴定的400多项。科研成果经过鉴定后才可申报评奖。1981年至1992年的11年间,云工的科技成果获得奖励的共90项,其中获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教委或其他部委奖4项,省级科技奖32项,省厅、局)市)级奖励26项,省小发明奖6项,其他奖励19项。[20]
七五期间,共承担国家级研究项目7项,省级研究项目23项,厅局级研究项目4项。这些项目中,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5项,属国家级的协作研究项目2项,属省科委的3项,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的5项,推广应用项目19项。建筑结构与工程抗震学科还完成了包括昆明市在内的30个县市城镇的抗震防灾能力研究及抗震防灾规划,撰写规划文本53个,约40万字。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8项,获成果发明展览奖3项,获技术专利3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248篇,其中被国际学术会议采纳发表或在国外刊物上发表的26篇,在国内一级刊物上发表的26篇,在国内二级刊物上发表的67篇。[20]
果蔬加工成套新技术 | 1988年 |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产品百花奖 |
果蔬加工成套新技术 | 1989年 | 广西优质产品奖 |
隔膜电积法同时提取铋和三氯化铁与铋的除铜精炼 | 1984年 | 国家发明三等奖 |
微机辅助减速器优化设计软件系统 | --- | 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资料来源:[18][16][19] |
云南工学院学校领导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云南工学院行政领导
历任院长 | |||||
姓名 | 任期 | ||||
唐登岷 | 1979.1 -1982.8 | ||||
于仪 | 1983.9- 1987.2 | ||||
周学相 | 1987.2- 1994.9 | ||||
资料来源:[3] |
云南工学院党委领导
历任党委书记 | |||
姓名 | 任期 | ||
陈军 | 1978.10-1983.11 | ||
潘明 | 1983.9-1987.2 | ||
周学相 | 1987.1-1991.8 | ||
陈继海 | 1991.8-1992.11 | ||
资料来源:[3] |
云南工学院知名校友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姓名 | 备注 | ||
董华 | 历任云南省国资委党委书记、副主任,2015年10月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 ||
刘加喜 | 云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 ||
高峰 | 民建中央常委、云南省委主委,省政府副省长 | ||
寇伟 |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国家电网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 | ||
陈永明 | 红河学院党委书记 | ||
和段琪 | 云南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九届省委委员 | ||
马琪 |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 | ||
资料来源:[21-25] |
参考资料
1.昆华工校轶事.云南日报[引用日期2016-03-03]
2.历史沿革.昆明理工大学[引用日期2016-03-03]
3.云南工学院全宗介绍.昆明理工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2016-03-03]
4.于仪 潘明.《云南工学院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9月:1-6
5.于仪 潘明.《云南工学院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9月:74-75
6.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昆明分院全宗介绍.昆明理工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2016-03-03]
7.云南化工专科学校档案全宗介绍.昆明理工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2016-03-03]
8.电子科技大学昆明分部档案全宗介绍.昆明理工大学[引用日期2016-03-03]
9.于仪 潘明.《云南工学院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9月:43-51
10.于仪 潘明.《云南工学院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9月:44
11.于仪 潘明.《云南工学院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9月:96-102
12.于仪 潘明.《云南工学院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9月:7-13
13.于仪 潘明.《云南工学院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9月:103-109
14.于仪 潘明.《云南工学院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9月:100-100
15.于仪 潘明.《云南工学院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9月:103-108
16.于仪 潘明.《云南工学院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9月:192-192
17.于仪 潘明.《云南工学院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9月:110-116
18.于仪 潘明.《云南工学院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9月:14-24
19.于仪 潘明.《云南工学院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9月:192-192
20.于仪 潘明.《云南工学院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9月:200-203
21.云南国资委主任董华任副省长(图/简历).凤凰网[引用日期2016-07-17]
22.首页 >;>; 领导之窗 >;>; 刘加喜.云南省水利厅[引用日期2016-07-17]
23.副省长 高峰.云南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6-07-17]
24.国家电网新任总经理寇伟简历(图).中国电力[引用日期2016-07-17]
25.云南新一届省长、副省长简历(省长李纪恒).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2016-07-17]
展开全部收起。。。云南工学院创建于1974年,时为一所面向云南省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高级工业管理人才,以工为主,工、管、文相结合的多科性工业大学。1973年10月7日,云南省革命委员以革发(1973)110号《关于新建云南工学院的报告》,向国家计委和国务院科教组申请建立。[3-4]
- 点击 次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