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毕业证样本及介绍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北京市中专毕业证样本图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2016年5月19日,学校类型
全日制本科学院
学校属性
全国首个机器人专业
主要院系
软件工程(智能软件)、电子信息工程(智能硬件)和自动化(智能控制)
现任校长
卢振洋。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专业介绍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软件工程(智能软件),招生代码:
学历:本科
学制:基本年限四年,最长六年
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掌握智能软件专业知识及开发技术,具有较强的软件开发和工程实践能力;面向各类轮式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无人系统领域的高级应用型软件设计开发人才。培养卓越智能软件工程师、智能制造行业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广泛,可在软件开发相关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从事软件设计、开发、应用测试等工作。特别适于在无人驾驶汽车、先进机器人等新兴领域从事软件技术开发、产品测试等工作,就业前景广阔。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报考软件工程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并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电子信息工程(智能硬件),招生代码:
学历:本科
学制:基本年限四年,最长六年
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系统掌握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智能硬件设计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面向各类轮式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无人系统领域的高级应用型电子技术人才。培养卓越智能硬件工程师、智能制造行业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具备较宽广的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广泛。可在工程控制、汽车电子、通信电子、机器人控制等相关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从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应用测试等工作。对应本专业方向的学习特点,特别适于在无人驾驶汽车、先进机器人等新兴领域从事电子硬件技术开发、产品测试等工作,就业前景良好。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报考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自动化(智能控制),招生代码:
学历:本科
学制:基本年限四年,最长六年
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掌握自动控制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的智能化自动控制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能力,面向各类轮式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无人系统领域的高级应用型智能控制人才。培养卓越智能控制工程师、智能制造行业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广泛,就业前景良好,特别适于在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等新兴领域从事检测、控制系统设计及开发工作。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报考工科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并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附:主要课程简介:
大类基础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生思政系列课程、人工智能、机器人科学与技术前沿讲座、matlab及数学建模和仿真
大类专业基础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与云计算、机器人与机器智能。
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软件工程专业模块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软件工程、计算机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数字图像处理、人机交互技术、智能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系统分析与uml设计、手持设备软件开发、机器学习、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模块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嵌入式系统;智能感知技术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eda技术与应用;dsp原理与应用;汽车电子与总线技术等。
自动化专业模块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嵌入式系统;先进控制技术;智能检测技术及仪表;工业网络与总线技术;机器人可编程序控制器及编程软件;机器人机械设计等。
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办学历史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5月19日,北京联合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机器人学院,今年,该学院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自动化3个专业将首次招生100人,其中,在京计划30人,京外计划70人。
为加快建设我国机器人教育体系,适应北京地区高精尖产业发展要求,北京联合大学在“德毅”机器人校级实验班基础上,率先在全国成立机器人学院,面向先进机器人、智能汽车等智能制造应用领域,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今年,该学院有三个专业首次招生,分别为软件工程(智能软件)、电子信息工程(智能硬件)和自动化(智能控制),共招收100名学生,每个专业招收一个班。学生大一时主要学习专业大类基础知识,大二时可根据自身兴趣、科研项目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为7:3,大三、大四时,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分别为5:5和3:7。
大三时,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进入学院下设的轮式机器人系、特种机器人系和无人机系学习。其中,轮式机器人系教师是该校智能车团队核心骨干成员,所研发的无人驾驶智能车“京龙2号”在“2014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中获得第三名;特种机器人系师生将致力于研发餐厅服务机器人、家政服务机器人、手语机器人、迎宾机器人等;无人机系计划培养无人机软件系统开发、无人机机体制造、无人机动力系统设计等领域人才。
学校将优先推荐机器人学院的学生报考该校的“智能车研究省级创新实验班”和“智能服务机器人团队”,进一步深造。
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院长寄语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一、成立机器人学院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新的生态环境,已经步入常态。在这个新的生态环境下,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助推人工智能的大发展,如同电气时代、原子能时代一样,人工智能有望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时代印记。当前,全社会都在关注和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典型代表,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涉及脑科学、认知科学、语言学、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机械与电子、新材料、新能源乃至人文艺术等一系列前沿技术。机器人正发展成为人类的伙伴,他们有智慧、有个性、有行为能力,甚至还有情感,机器人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或许将远远超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在过去几十年间已经对世界造成的改变。
二、成立机器人学院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和应用是衡量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革命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只有原创性的技术才能使我们成为新的产品和市场规则的重要制定者和主导者,人才教育更要先行。
随着机器人革命的到来,机器换人首先不是换掉理发师之类的劳动者,而可能是产业工人、文秘人员、医生、服务员、甚至士兵,他们将如何升级转型成为机器人的创造者和使用者,成为懂得集成、维修、管理机器人的专业人才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性问题。我国虽然在传统机器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但是高校的机器人教育起步较晚、发展滞后,机器人人才培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成立机器人学院是一项使命感紧迫和目的性明确的事业,它不仅开创了一条探索我国科技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有利于提升我国高等工程科技人才的质量水平,促进用任务带动学科的教育改革,而且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我国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跨学科渗透和跨学科创新诞生的智能机器人教育,或许是我国教育界改革抓住历史机遇的一个亮点。
三、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的定位和培养目标
为加快建设我国机器人教育体系,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视野下京津冀地区高精尖产业发展要求,北京联合大学顺应潮流、抓住机遇、教育先行,与保千里视像科技集团、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等国内著名机器人研发企业合作,在北京联合大学2015 年“德毅”机器人校级实验班的基础上,率先在中国高校成立机器人学院。学院定位于“服务区域、辐射全国、面向世界”,聚焦于跨学科渗透和跨学科创新的智能机器人高等教育,致力于培养智能机器人领域的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四、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的特色
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将分隔的垂直学科划分,转变为交叉、协作式的科学研究,采取科学任务带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能力导向、科研训练、应用创新的递进式教学过程,注重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产学研深度结合、全程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注重国际视野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手段。
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实现校企共同探索,秉持融合创新的理念,加强多学科多领域交流,在融合碰撞中激发创新火花,在合力攻关中实现技术突破,争取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形成科研成果转化优势,推动我校成为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重点建设单位,打造国内首批机器人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类学会运用工具、制造工具和发明机器的历史,机器使得人类更强大。科技从不停步,人类永不满足,技术创造价值,智能显示未来。今天,人类正在发明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曾经的很多工作岗位将会被智能机器人替代,但同时又自然会涌现出更新的工作。人类始终善于更好地调教和帮助机器人,善于利用机器人的优势并弥补机器人的不足,或者用新的机器人淘汰旧的机器人;反过来,人类也找到了利用机器人提升自身的智慧和能力,机器人一定会让人类自身更智能。各式各样人机协同的机器人,为我们迎来了人与机器人共舞的新时代,伴随优雅的舞曲,毋庸置疑人类始终是领舞者!
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办学条件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学院的使命:
面向未来先进机器人、智能汽车、无人机系统等智能制造应用领域,培 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学院的愿景:
到2020年,成为智能机器人领域“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学院。
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将各方面办学优势转化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势,汇聚一流师资力量, 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创造良好成才环境,激励学生潜心应用研究,争当拔尖创新人 才成长征程上的“领跑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科研任务完成和科研问题解决 导向,采用全新的知识学习、能力导向、科研训练、应用创新的递进式培养,多专 业交叉融合、产学研深度结合、全程科研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及国际视野下的 创新创业教育等手段,培养卓越人工智能工程师、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人才。在教 学内容总体设计上采用:一年级奠定专业大类基础知识、开拓行业视野,课堂教学 和实践教学学时,二年级比例大致7:3,三年级大致5:5,四年级大致3:7, 将科学任务带动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有效贯穿于综合项目实践与研究训练中。第 一至三学期大类基础培养,第三、四学期开始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科研项目自主 选择专业和在导师指导下选课,从而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形成对学生全面与个性化 发展的培养方案,大四期间以科研训练、参与科研实践和企业实践为主。 学院通过构建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优化本科培养方案、建设优质的课程,持 续提升教育质量,学以致用、研以致用,做中学、用中学,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 本科阶段的培养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的骨干人才。 学院毕业生去向以国内升学、出国(境)留学和高端就业为主。学院将优先推 荐优秀毕业生报考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合作高校升学,对于愿意本校内升 学的,学院将优先推荐毕业生报考“北京联合大学智能车研究生科研实验班”和“北 京联合大学智能服务机器人团队”进一步深造。对于工作就业的毕业生,学院今后 将不断推进与中关村高新示范区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深度合作,探 索建设龙头产学研用合作示范基地,积极探索与中关村智能机器人领域重点企业共 建研发中心,致力于合作转化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为学院的学生提供全球视野下 高端的创新创业与实践就业平台。
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机构设置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轮式机器人系
从蒸汽机车到汽车,轮式机器见证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以轮式机器为载体的轮式机器人即将迎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轮式机器人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理论和知识基础,掌握轮式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技术和软硬件开发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按照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从事轮式机器人项目开发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特种机器人系
特种机器人系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实践和交流平台,与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建立紧密合作,并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内机器人研究先进的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长期良好的合作交流。
无人机系
无人机是无人驾驶飞机的简称,是利用无线电遥控( 含远程驾驶) 、预设程序控制和( 或) 基于机载传感器自主飞行的可重复使用不载人飞机。近年来无人机技术及应用迅猛发展,无人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日
益普及,有专家认为,以无人机为代表的通用航空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我国涉足无人机产品开发的单位爆发式迅速增长,故对于该领域人才的需求十分强烈。但目前对于无人机的教育尚未普及,
推动相关人才的培养成为工科学校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的重要部分。
无人机系将适应市场需求,培养无人机软件系统开发、无人机机体制造、无人机动力系统设计、无人机各任务系统维护人才。无人机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理论和
知识基础,掌握无人机领域的前沿技术和软硬件开发方法,具有无人机设计、开发、应用的能力,能够实现“无人机+ 应用”一体化集成的应用型人才。
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学校领导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机器人学院院长 李德毅院士
李德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少将,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现任总参第61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指挥和控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1944年出生于江苏省,1967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1983年获英国爱丁堡海里奥特·瓦特大学博士学位。
工作期间,1994-1995年于美国哈佛大学进修。1996年,获少将军衔;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曾任全军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主任、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兼任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机语言信息工程中心首席科学顾问,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曾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国立新加坡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国内外著名高校任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曾获首届具有突出贡献的归国留学人员、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李德毅院士受聘为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市级特聘教授。2016年,李德毅院士受聘为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院长。
李德毅院士长期致力于指挥自动化系统工程和人工智能研究,参加了多项电子信息系统重大工程的研制和开发。发表论文170余篇,出版中文著作5本、英文专著3本,主编技术丛书7种,培养博士、硕士40余名。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 项、三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李德毅院士在国际上最早提出“控制流—数据流”图对理论,获得1985年iee总部授予的计算机和控制类最佳学术成果奖;1999年攻克世界难题三级倒立摆动平衡问题,获得世界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杰出论文奖。他将物理学方法用于认知科学的研究,创立了认知物理学理论。2005年获得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国家何梁何利基金奖。
机器人学院执行院长 杨鹏
杨鹏,工学博士,教授,北京市属高校首批“长城学者”培养计划获得者,校长助理兼任科研处处长、机器人学院执行院长、北京市信息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年—)、中国工程教育协会认证专家(2007年—)、北京联合大学软件工程学科硕士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目、参加2项,承担并完成横向科研课题10余项,从事矿业工程、资源经济与管理、教育信息技术融合与应用、大气质量监测等教学科研工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出版精品教材2部、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机器人学院副院长、党支部书记 杜煜
杜煜,工学博士,教授,北京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研究,研究方向包括通信网联服务质量、智能驾驶相关技术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客户感知的异构认知网络无线资源管理技术研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智能车驾驶脑认知技术、平台与转化研究”等4项国基金项目;主持北京市人才强教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项目“基于fahp的移动网络业务感知研究”,参与国家863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主持2010年北京市教委计划项目“异构无线网路的qos管理与控制”。2001年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2004年获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基金项目资助,2006年入选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009年北京联合大学“4131教学质量建设工程”课堂教学质量示范教师。2009年北京市人才强教深化项目数字化技术研究学术创新团队的成员之一。近几年,发表国内外检索论文15余篇,出版教材5部。
机器人学院副院长马楠
马楠,工学博士,副教授,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机器人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服务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开
放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知识发现与智能系统、人机交互技术等,主讲《软件工程》、《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数据库系统》等课程。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基金一项;主持并完成北京市人才强教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科研项目1项;主持企业横向课题“智能汽车及路网可视化仿真交互系统”等3项。担任北京联合大学李德毅院士智能车团队人机交互组负责人。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近20篇;出版学术著作《基于模糊认知图的集成分类器构造研究》1部;是icmic 2011、niss2013、iciip2013等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参编教材6部,其中主编教材一部,副主编两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取得职务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多项。2005年—2008年先后赴英国aru(anglia ruskin university)访问学习、澳大利亚sydney university双语教学培训。参与教研项目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工程教育成果三等奖。指导学生获得全国互联网移动终端大赛一等奖,自2010年起连续三届指导学生参加华北五省暨港澳台计算机应用大赛获得一等奖,多次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等称号。
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校企合作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学院汇聚优势师资力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拥有一支由 专任骨干教师及国内外高校、知名企业专家组成的专兼职结合、 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满足教学研究和科研任务的需求。教师 队伍包括院长李德毅院士智能车团队骨干教师、学校软件工程 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生学科点导师、清华大学、武汉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国内外高校、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保千里视像科技集团等企业的领域专家。
学院秉承“智行合一、深学笃用”教育理念,校内科研和实践教学主要依托学校“北 京市信息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工科综合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基础建立 学校机器人研究和实验中心,支撑学院系/所的研究和实验工作。学校电子信息技术 实验实训基地作为学院校内专业基础实验中心。校外科研和实践教学,一方面通过与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多所知名高校院所紧密合作,推动智能机器人研究发展。另 一方面,学院与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保千里视像科技集团、北京汽车集团、北京京城 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云迹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英伟达科技有限公司、ibm、 甲骨文公司等多家业内知名国内外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在总体战略框架下资源共 享、优势互补,联合构建并逐步完善“产学研用”长效合作平台,为机器人学院的学 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和就业平台,并致力于合力打通智能机器人走向大规模产业化的通 道,由此推动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
学院与哈工大机器人集 团(北京事业部)、保千里视像科技集团等企
业建立校外创新创业基地,并与 中国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联盟主席单位保千里视像科技集团、联合成立了1000万元人民币的“保千里德毅 机器人专项成长基金”,专门为机器人学院全日制学生的求学、就业与创业,以及青年教师的科技创新、 人才补贴提供资金支持。基金将秉承“助学、奖学、施教、助教、创新、创业”六位一体的运作理念,搭 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项目扶持、产业资本对接三大平台,让年轻的机器人学院迸发出“大众创业、万众 创新”的蓬勃生机。学院与乌克兰科学院数学机器与系统问题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教育、科技等领域进行深入 的交流与合作。乌克兰科技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在人工智能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加强两国在人 工智能领域的务实合作,对于推动学院“一流学院、一流学科”建设,意义深远。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1.机器人学院.官网.2016-07-23[引用日期2016-07-23]。。。轮式机器人系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广泛,可在软件开发相关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从事软件设计、开发、应用测试等工作。特别适于在无人驾驶汽车、先进机器人等新兴领域从事软件技术开发、产品测试等工作,就业前景广阔。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报考软件工程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并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 点击 次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