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天津市中专毕业证样本图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天津大学主管部门
天津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精细化工 个
主要奖项
学科评估全国第一;2011计划;icheme“master level”认证
学院地址
中国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现任院长
马新宾
著名教授
王静康,刘东志,刘昌俊。建院以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人秉承“自强不息、求实创新、团结奋进、追求卓越”的院训,在人才队伍、研究设施、标志性成果等方面实现了新的跨越,为建设世界一流化工学科而努力奋斗!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学科优势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2013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排名第一,在连续三轮的学科评估中实现“三连冠”,连续十年保持全国第一,进一步彰显了学科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为落实“2011计划”精神,以天大化工学科为主体,充分发挥天津大学与南开大学的学科优势,在国内率先成立了“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并成为国家首批正式认定的14个“2011计划”国家级战略科研平台之一。学院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教改项目40余项,取得了丰硕成果,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4项、二等奖16项,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50余部。学生共获30余奖项,其中国际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1项,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070篇、ei收录论文1972篇,申报发明专利1073项,授权发明专利566项。在发表论文数量增长的同时,发表论文的质量明显提升,在国际期刊top一区、二区发表论文1053篇。在大型填料塔分离技术、医药结晶技术、生物加工技术、新型催化剂与反应技术等多项成果处国际先进水平,在相关行业内产生了重要影响,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获国家级奖、省部级奖25项。成功举办“绿色化学科学与工程国际高端论坛”、“2012太阳能电池材料国际研讨会”、“2012年等离子体催化与能源材料应用国际研讨会”、“2013年计算催化及能源化工国际研讨会”等10次国际学术会议,提升了在国际相关学术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促进了与世界著名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截止到目前,化工学院共设有7个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分子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工)。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14个。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新技术推广工程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4个。11个系(化学工程系、化学工艺系、精细化工系、应用化学系、生物工程系、制药工程系、催化科学与工程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分子科学与工程系、食品科学与工程系)、4个中心(化工基础实验中心、化工过程与技术实验中心、生物与制药实验教学中心、应用化学(工)实验教学中心)、2个所(化学工程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本科在校生1943人,硕士生在校生1599人,博士生在校生573人。现有教授91人、副教授126人。学术队伍中拥有院士3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杰出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青年千人4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3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天津市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天津市优秀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2个、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天津市精品课程1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天津市优秀教学实验室3个。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重点学科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化学工程、生物化工、工业催化、化学工艺、精细化工
省部级重点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应用化学、化工机械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历史沿革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系在1952年院系调整时由北洋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工学院、唐山铁道学院和燕京大学的化工系合并而成,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化工系师生也有一部分人并入。所以天津大学化工系的历史就应追溯到有关院校化工系的历史。
院校调整前的历史
(1)南开大学化工系成立于1932年夏。当时由张子丹(张克忠)任系主任,教授有张子丹、张洪沅、高少白。除化工系外,另设有应用化学研究所,由张子丹兼任所长,化工系教授同时均担任该所的研究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开大学化工系先迁重庆沙坪坝南渝中学,并作为长沙临时大学的一部分,学生在重庆大学借读。应用化学研究所则设在南渝中学内。一年后,化工系迁至昆明,成为西南联合大学化工系。担任西南联大化工系主任的先后有张子丹、苏国桢和谢明山。教学和科研人员有潘尚贞、陈国符、胡志彬、赵镛声、俞其型、汪德熙、孟广俊、张建侯、汪家鼎、黄乙武、张远谋、张怀祖等。 1947年南开大学化工系迁返天津,1952年院系调整时,并入天津大学。
(2)北洋大学化工系简史。北洋大学在1937年迁到陕西,与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联合成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名为西北联合大学。1938年7月西北联合大学与东北大学工学院以及私立焦作工学院等合并为西北工学院,设有土木、水利、矿冶、机械、航空、电机、化工、纺织等八个系。 1943年在当时浙江英士大学工学院的基础上,设土木、机电、应化三系。应化系主任为许植方。 1946年春,北洋大学在天津复校,设理、工两院,工学院设有化工系。1946年夏以后,原在浙江的北洋工学院学生都复员来天津北洋大学。在浙江工学院就读的应化系毕业生,1943年5人,1944年2人,1945年1人,1946年4人,均为北洋大学的毕业生。1946年至1951年人北洋大学化工系主任的前后有方子勤、肖莲波。 1946年北洋大学在天津复校时,原北平大学工学院并入北洋大学,成为北洋大学北平部,其中有化工系,1947年北洋大学化工系毕业生,天津9人,北平部25人,1948年北平部撤销,大部分学生转来天津,部分学生转到北大和清华。1948年北洋大学化工系毕业生5人。1949年毕业生13人。1950年毕业生19人。1951年40余人,1952年(已与河工学院合并)19人。如自1943年在浙江的北洋工学院算起,到1952年共毕业140余人。
(3)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成立天津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原两校化工系又与其它校化工系合并于七里台新校址。 河北工学院化工系简史。河北工学院前身高等工业学堂创建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民国初改名为直隶高等工业学校,1926年改为河北工业学院。 早在建校初期,即设立应用化学科,以后逐渐扩充。应用化学科设有制革、油脂(包括肥皂)、造纸、窑业和分析等课程。 1937年全校内迁,后在西安与其它院校联合成立西北工学院。日本投降后于1946年复校。设有化工、机械、电机、水利、纺织五个系。每系招生80人。并成立附设专科学校,设相应的五个科。 1951年与北洋大学合并后情况已见上述。
(4)唐山铁道学院化工系简史。唐山铁道学院化工系筹建于1949年,筹备组成员九人,金允文为组长。1950年至1952年由余国宗任系主任。1949年入学约20人,50年入学30人,1951年入学30人。
(5)燕京大学化工系简史。燕京大学在1930年成立了制革实验室。1933年又成立了陶瓷研究室。当时,这两个研究室属于化学系,,供高年级学生选读或快做毕业论文时进行实验。1945年日本投降后,这两个实验室首先恢复。从1948年开始招收学习化工的学生,1950年则正式成立化工系。由化学系主任兼任化工系主任。1948年入学的学生有10人,1949年26人,1950年和1951入学的学生各为20人。1952年院系调整时,一部分学生转入清华大学石油系,一部分转入天津大学。 1950年还开办一期陶瓷专修科,学制为两年,主要学习耐火材料。
院系调整时期
1952年天津大学化工系经院系调整 成立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也有了不断发展。52年根据当时情况,开始在系内设立专业,设立的五个专业是:无机物工学专业,硅酸盐工学专业,燃料化学工学专业,燃料和中间体专业,造纸专业。以后,1956年又增设基本有机合成专业,1957年增设电化学专业,1958年增设高分子化学专业,化学工程专业(后一度停办,1965年恢复),1959年设立金属物化专业。1957年成都工学原泸州分院的造纸专业并入天津大学化工系的造纸专业。1960年造纸专业分出一部分到天津轻工学院(留下一部分,在“文革”中1973年也并入天津轻工学院)。1952年至1958年化工系主任是汪德熙。1959年化工系分为有机化工系(系主任是汪德熙)和无机化工系(系主任潘正涛)。次年,1960年又合并为一个化工系由潘正涛任系主任,直至“文革”。化工机械专业也是1952年院系调整后早期设立的专业之一,但从1952年到1959年一直设在机械系内。1959年则由机械系调至当时的无机化工系。1960年随着无机化工系和有机化工系的合并,化工机械专业也列入化工系的编制。综上所述,到“文革”前止,化工系共有专业十一个,即:无机物工学专业,硅酸盐工学专业,燃料化学工学专业,染料和中间体专业,造纸专业,化工机械专业,基本有机合成专业,电化学专业,高分子化学专业,化学工程专业,金属物化专业。是当时全国各高校化工系和化工学院中,专业设置十分齐全的院系之一。当时学校的建制是系内设有各个教研室。化工系设立的教研室,除上述十一个专业教研室外,还设有无机化学教研室(一度称普通化学教研室),分析化学教研室,有机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教研室,化工原理教研室等基础课教研室五个。全系共有教师约四百人,并有在各实验室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约七十人。 1952年院系调整前,各校原应在1953年毕业的学生提前一年和1952年的应届毕业生同时毕业。各校于调整时转来天津大学化工系的学生,有应在1954年毕业和应在1955年毕业的两届。前者提前于1953年毕业(约170人),后者1955年按期毕业(约170人),共计340余人。1954年无本科毕业生。院系调整后的化工系从1952年到1954年每年招收四年制本科生以及两年制耐火材料专修科学生。这些学生在1954年到1958年间陆续毕业,共计800余人。从1955年起,化工系各专业均改为五年制,两年制专修科停办。由于1955年进校的同学均应在1960年毕业,所以1959年无毕业学生。 1960年至1965年化工系本科毕业人数共计3101人 1961年到1965年入学的本科同学,均在“文革”中毕业,共计2034人 综上,化工系自1952年院系调整成立后,到“文革”为止,共毕业学生约6300人。 1952年院系调整时,还转来南开大学化工系1951年入学的两年制研究生6名,他们均在1953年毕业。自1953年至1956年先后招收两年制研究生共34人。自1957年到“文革”开始前(1965年)招三年制研究生(一度曾称之为副博士研究生)共87人。从院系调整到“文革”,化工系毕业研究生127人。 从1956年到1958年,化工系还招收了三个干部班,即(a)老干部特别班。1956年招生,1961年毕业,共招收19人。学员大多数都是处长以上老干部。这些同志通过老干部特别班的学习,毕业后都成为科研单位、工厂等的主要负责人,对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我国科学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b)老干部班。1956年招生,1961年毕业。共招20多人。这个班均为本科生,修业五年,他们大多数都是科级以上干部。这些同志经过大学本科的学习不但学习了化工基础知识,也提高了管理水平,成为各方面的骨干力量。(c)工农干部班。1958年招生,1963年毕业。共招收31人。这个班为本科生,修业五年。这些同志大多数在入学前就参加工作,经过工农速中培训后考入天津大学化工系。毕业后分配到工厂、设计单位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化工系各教研室根据教学需要在这段时间内编写了大量教材及教学参考书,除由本校自行印刷外,由我校编写或主编并有出版社正式出版的达三十多种,在国内各院校被广泛采用,有较高的声誉。
“文革”期间
天津大学化工系师生员工被迫停课闹“革命”,部分师生和干部受到迫害,蒙受不白之冤,直到1979年才得以平反昭雪,恢复了他们的名誉。化工系从1971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学制为三年,至1976年为止,总共招收2055人。 1970年招收化工类中等技术工人班共120人,学制为二年,与1972年毕业,这些学生大部分留校分配到校办公厂或实验室工作。 1971年化工系曾筹建海洋化工专业,为此曾成立了海洋化工研究室,1973年被撤消。
“文革”之后
1977年恢复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由国家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学制为四年。教育质量开始有所好转。 1978年开始恢复招收研究生,学制为二年半至三年,招收研究生的专业及学生数逐年有所增加。到1995年共招收硕士生690名博士生120名。 1981年开始实行学位制,对78年入学并毕业的研究生和77年入学并毕业的本科生授予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同年,开始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经国家教委批准天津大学第一批博士生导师有8位,其中有化工系张建侯教授和余国琮教授。全校第一批录取6名博士生,化工系占二名。当时化工系在学校的位置,由此可见一斑。随着全国形势的变化,78年以后学校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教学,科研方面上来。79年由张建侯教授担任化工系主任,一直到83年分系之前。化工系的教学和科研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在整顿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吸引科研项目,改善科研管理等方面都有一些新的举措。 198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了化工工程研究所,由余国琮教授担任所长。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为提高师资水平,扩大对外交流,化工系一方面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来系讲学,另一方面选派优秀的青年教师出国进修。至83年分系前共选派10名教师出国进修学习或合作工作。基本有机合成专业的许锡恩,技术陶瓷专业的袁自明,高分子的曹同玉等都是这个时期选派出国的。他们学成回国后,在教学,科研上都起到重要的骨干带头作用。 从77年开始,高校的教学秩序逐步趋于正常,走向正规。化工系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制定和修订了各门科程的教学大纲,并积极着手编写教材。除自编教材外,化工系还主编了三十余种教材,有十人被聘为全国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 化工系历来重视科学研究,把它视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师资水平,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根本措施。即使在困难的情况下,也未间断过。各个教研室,研究室结合教学,紧密结合国家发展的需要,在各个专业领域都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基本有机合成专业完成的甲苯歧化科研项目,化工原理教研室管壳式换热器流路分析的研究,高分子专业絮凝剂,化学灌浆材料的研究,核化工专业六氧化铀催化还原的研究等,均获得了全国科技大会奖和天津市的奖励。化工防腐与防护专业的改性聚丙df—01喷灌管道的研究,电化学专业与电工教研室合作研制的pps—5型多波型脉冲电镀电源,也获得了天津市的科技进步奖。工业催化专业研制的丙烯氨氧化制丙烯氰催化剂;水煤气转化动力学的研究;技术陶瓷专业钒铁电高压电容器,压电陶瓷材料的研究及染料中间体专业蜡烛染料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另外,化学基础课物化,分析,有机,普化四个教研室,也都有自己的研究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普化教研室的部溶性淀粉阴离子交换剂的合成河应用就是对制药行业的一个贡献。化工系统工程研究室结合青海盐湖进行结晶及有关工程问题的研究获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化学电源教研室,煤化工研究室也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总之,化工系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成绩是令人瞩目的。这个阶段(即77年至83年间),化工系共有基本有机合成,核化工,电化学,工业催化,化工设备与机械,染料中间体,化工腐蚀及防护,高分子,化学工程10个专业及15个教研室,并有化学工程研究所,化工系统工程研究室,化学电源研究室,煤化工研究室以及高分子中间研究室。此外,还有资料室以及电化教研组。共有教师428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61人,讲师251人,助教26人,教员76人。并有工程技术人员64人,其中工程师20人,助工42人,技术员2人。
1983年至今
由于国内高等教育的形势的影响,1983年学校将化工系分成化学工程系(简称化工系),应用化学系,化学系,化工研究所。原化工系的化工腐蚀与防护,无机非金属材料(即技术陶瓷),高分子材料与机械系的金相专业组合成立拉材料化学与工程系。 分系后的化工系本科专业设置有化学工程,有机化工,核化工,工业催化,化工设备与机械等五个专业。其中化学工程,有机化工为两个重点学科。1989年核化工专业改为工业化学专业,1993年按照教委专业调整的要求,工业化学专业并入化学工程专业,作为化学工程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1993年又建立了生物化工专业。化工系本科生专业仍然是五个;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有8个,即:化学工程,有机化工,生物化工,核化学化工,生物医学工程,工业催化,化工过程机械及无机化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二个,即:化学工程河有机化工。 教研室的设置共10个,除了5个专业教研室即化学工程,有机化工,工业催化,生物化工,化工设备与机械外,还设有化工原理及传递过程教研室,化工开发实验室,工业化学教研室,系统工程研究室及煤化工研究室。陈洪钫教授担任分系后的第一任主任,并连任两届,直至一九九二年。 为了贯彻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方针,凭借学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于1984年9月天津大学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联合成立了天津石油化工技术开发中心(科研,教学,开发三位一体的实体机构)11月又共同建立了石油化工学院(为非实体机构)。陈洪钫教授兼任天津石油化工技术开发中心主任和石化学院院长。 如此与企业之间多方位的横向联合,对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学,科研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从1984年开始,天津大学(主要是化工系)为中国石化总公司委培学生,至95年总计培养了1920名本科生,其中化工系878人。解决了石化总公司企业发展中对专业人才的急需。 天津大学也从石化总公司得到了资金方面的支持和帮助。由中国石化总公司出资盖起拉7000m2的教职工宿舍,还盖起了16000m2的教学科研大楼,因而化工系的教学科研用房及教职工的住房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1983年分系以后,化工系的几届领导班子从化工系的实际出发,发挥优势,励精图强,在重视发展的同时着抓拉教育质量的提高。在重视学科建设的同时,重点抓了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建设学科梯队。化工系的教师队伍逐步向年轻化,高学位人才方向转化。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老教师的传帮带是至关重要的,系,教研室都做了周密的安排。此外,请国内外专家来系讲学,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以及参加校内的提高学习班,都为他们创造了学习提高的机会。有些青年教师担任了教研室主任,副主任。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提高河施展自己的才华。为他们积极争取科学基金,鼓励他们争取科研项目,跨学科专题。开创新兴科研领域。促进这支年轻的教师队伍茁壮成长起来。 1985年,为了针对学生培养方面的种种问题,为了拓宽基础,增加学生的适应性,化工系按学科调整拉教研室。把化工类基础课,如化工热力学,传递过程原理,化工数学等等单独设立教研室,在力量安排上得到加强。在本系除化机以外的各专业开课,保证了教学质量,也拓宽和加强了基础。 为确保化工类专业实验质量的提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化工原理实验也单独授课。作为化工类最重要的基础课程和化工原理(包括化工原理实验)多次被评为优秀课程,1993年化工部教育司组织的全国化工原理教学知道委员会评为全国优秀课程。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专业实验的效果和质量。化工系将化学工程,有机化工专业的专业实验合并增加科研开发内容成立拉化工开发实验室。 1985年,天津大学在教学改革方面采取拉一些重要的措施。例如实行学分制河三年期指定;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跨年级选课;优异生制度等等,旨在鼓励优秀学生尽快成材。这些重要的改革措施对学生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一些优秀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在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的同时,在全体同学中着重抓紧了对外语及计算机培养的提高。化工系充实了系级计算站,为学生创造上机的几乎。外语教学按照国家教委cet-4标准进行。计算机教学也按照天津市的要求执行等级考试制度。通过这些措施和严格要求,使学生这两种能力大幅度提高。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进竞争机制,化工系和有关单位及个人先后建立了多种奖学金,如“丁绪准化学工程奖学金”,“科技兴化奖学金”,“陶氏奖学金”,“石化奖学金”等13种奖学金,从84年至今共有约150人次获奖,从另一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围绕着教学,科研两个中心的建设,83年以来,化工系的科研工作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七五”,“八五”期间承担国家各部委以及天津市涉及基础科研和国家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科研项目60多项,总经费达到1000多万元,全部完成并取得成果。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发明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1项。为国家的科学以及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1986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建立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重点实验室”,1994年又建立了“一碳化工重点实验室”挂靠在化工系管理。
009年,韩金玉教授任化工学院院长。同年,学院将精细化工和应用化工两个专业方向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中独立出来成立应用化学(工)本科专业。2010年,原农业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并入化工学院。2011年,王志教授任化工学院党委书记。
2013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排名第一,在连续三轮的学科评估中实现“三连冠”,连续十年保持全国第一,进一步彰显了学科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为落实“2011计划”精神,以天大化工学科为主体,充分发挥天津大学与南开大学的学科优势,在国内率先成立了“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并成为国家首批正式认定的14个“2011计划”国家级战略科研平台之一。学院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教改项目40余项,取得了丰硕成果,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4项、二等奖16项,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50余部。学生共获30余奖项,其中国际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1项,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070篇、ei收录论文1972篇,申报发明专利1073项,授权发明专利566项。在发表论文数量增长的同时,发表论文的质量明显提升,在国际期刊top一区、二区发表论文1053篇。在大型填料塔分离技术、医药结晶技术、生物加工技术、新型催化剂与反应技术等多项成果处国际先进水平,在相关行业内产生了重要影响,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获国家级奖、省部级奖25项。成功举办“绿色化学科学与工程国际高端论坛”、“2012太阳能电池材料国际研讨会”、“2012年等离子体催化与能源材料应用国际研讨会”、“2013年计算催化及能源化工国际研讨会”等10次国际学术会议,提升了在国际相关学术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促进了与世界著名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截止到目前,化工学院共设有7个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分子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工)。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14个。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新技术推广工程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4个。11个系(化学工程系、化学工艺系、精细化工系、应用化学系、生物工程系、制药工程系、催化科学与工程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分子科学与工程系、食品科学与工程系)、4个中心(化工基础实验中心、化工过程与技术实验中心、生物与制药实验教学中心、应用化学(工)实验教学中心)、2个所(化学工程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本科在校生1943人,硕士生在校生1599人,博士生在校生573人。现有教授91人、副教授126人。学术队伍中拥有院士3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杰出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青年千人4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3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天津市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天津市优秀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2个、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天津市精品课程1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天津市优秀教学实验室3个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专业介绍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一、 应用化学(工)
1、学位
工学学士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宽厚的化学基础理论、扎实的应用化学专业素养、较强的化学工程知识和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的厚基础、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科学技术和管理人才。
本专业包括电化学工程和精细化工二个专业方向。
拥有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我国应用化学学科首批博士点和硕士点单位,并建有博士后流动站。
电化学工程方向创建于 1956年,是我国创建的第一个电化学工程专业。
精细化工方向始建于 1952年我国首批设置的染料及中间体专业,1985年为了适应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拓展为中国第一批创建的精细化工专业。
人才培养:本专业从195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5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我国应用化学学科首批博士点和硕士点单位,并建有博士后流动站。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和科研条件优越,培养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以及工程硕士在内的各类专业人才。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影响广泛的专家学者,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学术声望。
主要课程: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理论电化学(双语)、精细化学品化学、界面化学、电化学测量技术、电化学工艺学、精细化学品分离与分析、精细化工反应工程、有机功能材料、新型化学电源、专业课程设计等。
2、 专业方向
a. 精细化工方向
是以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加工和农林牧产品为原料,生产医药、香料、化妆品、功能性材料、功能染(颜)料、粘合剂、表面活性剂等精细化学品,以提供相应过程技术与成品为目的的一门技术科学。主要研究领域有:有机和医药中间体、有机染(颜)料、表面活性剂及助剂、合成材料和石油产品添加剂、功能性材料等。培养从事精细化学品的合成、生产工艺、工程设计及开发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现有教师 18名,其中教授 9人、副教授 7人,讲师 2人;博士生导师 9人、硕士生导师 15人。拥有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教学名师 1名,出版十多本教材及学术专著,承担的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多次获国家一、二等奖。
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接近 100%,近两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出国学习的学生分别为 44%和 63%,其余 56%和 37%的毕业生主要进入科研院所、各种化工及石油企业,以及国家机关工作。近几年学生主要就业单位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石油化工设计院、渤海化工集团、克莱恩 (天津)有限公司、天士力集团、三星集团、宝洁公司及 lg集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一汽集团等等。
b. 电化学工程方向
是电子学与化学学科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全新学科,它又是一门学科交叉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全方位型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毕业生择业范围很广,包括能源、材料、化工、生物、航工航天、交通运输、电子技术等众多领域。
本科生、研究生的一次就业率达100%。本科应届毕业生中,25%-30%被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30%-50%的毕业生考取了天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化学所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生。近几年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主要有美国通用电子上海研发中心(ge)、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公司、巴斯夫、日本ibiden(北京)、安美特化学品公司、宝洁公司、三星电子、拜尔等国外大型独资企业,或中信国际、比亚迪、普林电路、力神电池集团、海尔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就业。每年大约有 2%-4%的本专业毕业生出国深造,且比例在逐年升高。
二、 分子科学与工程
1、专业
此专业为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共同创办的专业。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和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均是两校最具优势和影响力的学院,拥有两院院士10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和天津市特聘教授14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5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青年教师224人;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中心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个,国家级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学、科研实力非常雄厚。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和我国进入wto,化学及其相关产业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新型功能性化学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环境、能源、资源等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课题。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从分子水平上设计和制造新物质、新型功能材料的研制和开发、传统工业过程的改造等课题对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需求。为了培养适应新形势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和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在教育部和两校紧密合作办学工作组的关怀和支持下,集成各自的优势和特长,成立了"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办学思路是:
(1)发挥优势:即结合天津大学化工学科的优势和南开大学化学学科的优势;
(2)突出创新:该专业既不同于传统的化学、化工类专业,更非化学与化工专业的简单加和,它注重用分子层次的理论和知识解决化学以及相关的环境、材料和生命科学的问题,同时立足于国家亟待发展的功能性化学新产品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的需求,优化化学与化工教学内容,增添新的交叉学科知识;
(3)培养高层次人才:即培养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人文素质和宽广深厚的化学、化工基础,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和功能性化学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2、招生
本专业在全国范围内招生,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和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各招生30名,共同培养,毕业时由两校共同授予学位。两个学院将精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选派优秀的主讲教师授课,提供最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实施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 学生毕业后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到相关行业或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开发、设计、管理等工作。
同时,本专业学生将以较高比例进入研究生阶段深造,主要从事科学研究与新技术开发工作。
三、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1、专业简介
专业是一个属于跨度很大, 由多个大类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新型专业, 其理论基础涉及到化工类、机械类、仪器仪表类和电器信息类等四大工学学科门类。
学习的主要课程有: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基础、软件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化工原理、过程机械选型技术、过程装备设计、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 过程装备及控制实验等必修课和药物制剂机械、环保过程与装备、过程装备管理工程、过程装备成套技术、可靠性工程及设备失效分析、化工技术经济、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等选修课。通过学习, 学生掌握了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 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2、主修课程
化工原理、物理化学、机械原理、机械制图、化工容器设计、过程装备设计、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等。
3、毕业去向
本专业是培养能够从事化工、制药、炼油、能源和环保等工业中的过程装备及控制工程的设计、研究、开发、制造或技术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始终结合化工过程与新型单元设计及控制进行教学与科研,独具特色,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可在化工、制药、食品、生物等行业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工艺及设备设计、运行、优化及技术经济管理工作。
四、 制药工程专业
1、专业简介
制药工程专业是奠定在药学、生物技术、化学和工程学基础上的交叉学科,是一门工程技术科学,主要解决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和实?quot;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实现药品的规模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本专业以化学、药学、生物技术和工学为基础,研究通过化学或生物反应及分离等单元操作,探索制造药物的基本原理及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工程技术,包括新工艺、新设备、gmp改造等方面研究、开发、放大、设计、质控与优化等,具有较强的工程技术特征,是社会急需并且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交叉学科之一。制药工程是化工的前沿学科领域;是化学、药学和生命科学的应用学科,是应用化学、生物技术、药学、工程学、管理学及相关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解决药物制造的实践工程。
制药工程是在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传统优势学科上成长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支撑本学科的科研技术优势有:
(1)医药工业结晶科学与技术;
(2)抗癌新药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生产技术;
(3)中药加工现代化工程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三相流化床浓缩技术、膜分离、固液分离技术等;
(4)生物制药技术:微囊化空间制药(国家863-2项目),人工血浆代用品009的研究(国家"863"项目),新型抗生素和抗肿瘤药研究(国家"863"项目);
(5)现代制剂技术:纳米制药技术与现代中药新制剂。由于制药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常盛、常青"的产业,在"十五"及长远的未来对人才的需求量将非常大。
随着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专业建设不断完善,制药工程学科的教育必将为实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为医药行业特别是制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资源。
2、主修课程
化工原理、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制药分离工程、制药工艺学、制药机械与设备、制药厂设计及药物质量管理。
3、毕业去向
本专业培养掌握制药工程与工艺宽厚的基础与专业知识、具有一定技术经济及管理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前沿、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制药工程高级科技人才。毕业生可在制药行业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工艺及设备设计、运行、优化及技术经济管理工作。
五、 生物工程专业
1、专业简介
生物工程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主要运用生物学理论和生物技术,结合化学及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手段,进行多种产品的合成研究、过程开发和工程设计。生物工程专业的应用范围广阔,涉及化工产品、精细化工产品、轻工食品及添加剂、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基因工程药品、生物农药、酶制剂等产品的生产技术开发和工业设计,也涉及到在农业、环境、海洋等领域的应用。本专业在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实现产业化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属于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领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生物工程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从事生物过程及设备的研究、设计、生产与管理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开发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并为进一步培养高层次科学研究人才奠定基础。
2、主修课程
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微生物发酵工程、细胞培养工程、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分离工程、基因工程及生物过程装备等。
3、毕业去向
本专业培养掌握生物化学工程基本原理,具有生化产品的研究、过程开发、制造、工程设计与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可在生物、制药、食品等行业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工艺及设备设计、运行、优化及技术经济管理工作。
六、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1、专业简介
含化学工程、化学工艺、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催化科学与工程、精细化工、电化学工程、化工信息技术、环境化学工程等方向。
2、学习方向
a. 化学工程方向
是研究化学工业与其它工业生产的化学过程、物理过程及所构成的系统和设备的设计、操作和优化的共同规律的一门工程学科。学生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和广泛的适应性,掌握现代化工生产技术领域的生产过程、设备设计和产品研制开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现代化研究方法和工具。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化工类生产的研究、开发、设计和管理工作。
b. 化学工艺方向
是以石油、天然气、煤及生物物质为原料,生产各类有机化学产品为中心,以提供相应过程技术与成品为目的的一门技术科学,它的关键技术包括:有机化工反应过程、有机化工分离过程、有机化工过程的分析与集成,以及相应的催化理论和化工热力学理论。学生毕业后具有宽厚的基础和广泛的适应性,能胜任化工类生产的研究、开发、设计和管理工作。
c.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方向
是化学工程与高分子材料科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学科。研究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过程与结构控制,以及高分子材料应用。培养从事高分子材料及功能高分子的合成、生产工艺、工程设计及开发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d. 催化科学与工程方向
是催化化学、材料物理及化学工程之间的边缘学科,具有理工结合的特点。培养具有催化科学技术基础、掌握化学反应工程理论和熟悉现代化学、物理实验方法的高级科技人才。毕业后从事化工、能源、材料、环保、医药和食品等部门中和催化相关的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及新反应器的研究、开发、设计和技术管理。
e. 化工信息技术方向
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化工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全新的交叉性学科。主要研究计算机技术在化工中的应用,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办公自动化技术、化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优化与控制技术、化工领域计算机软件技术等。培养具备化工专业基本知识、掌握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计算机管理、计算机软件研究与开发、计算机应用等工作,可在高等院校、研究院、设计院、各类公司或企业的计算机应用部门就业。
f. 环境化学工程方向
是环境科学、化学、化学工程、物理学、生物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化工污染的产生与防治,清洁生产与绿色化学,与环境有关的化学、化工规律,环境管理与法规,环境治理的一般方法等,本专业方向培养的学生,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善于解决化工及环境问题,毕业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在工厂、科研院所、环境管理或环境评价部门工作。
2、主修课程
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计、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和一门必选的专业方向课程。
3、毕业去向
毕业生可在化工、生物、制药、食品、信息等行业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工艺及设备设计、运行、优化及技术经济管理工作。
七、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1、专业简介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应用科学和工程的原理研究食品的设计、生产、加工、制造、贮藏、包装、分析和评价的科学。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食品科学研究和食品工业发展需求,具有扎实食品科学理论和食品工程技术能力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随着食品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食品工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食品营养和安全以及利用高新技术进行食品精、深加工等方 面还有较大差距。为了促进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满足消费者对优质、营养和安全食品消费的要求,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
本专业的特色和研究领域主要有:食品新产品研究与开发、天然生物活性成分分离与应用技术、功能食品和新食品资源开发、现代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安全与控制技术、现代食品流通与保藏技术、食品生物技术等。
学生在学习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和食品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食品科学研究、食品工程设计和食品生产技 术等方面的严格训练。学生将掌握食品分析、检测、加工、贮藏、品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具备新产品开发、食品资源综合利用及工程设计能力,了解食品 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素质,并熟悉食品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和企业管理的知识。
2、主修课程
学科基础:生物化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仪器分析、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学、
食品营养学等。
专业核心:食品工艺学、食品工厂设计、食品流通学、食品安全等。
除重视课堂教学外,本专业十分重视利用国内外社会资源进行办学,与王朝葡萄酒集团、可口可乐集团、中粮集团、海河集团、杭州哇哈哈集团、蒙牛集团、天津聚龙集团,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日本高知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美国德州大学、日本爱媛大学、日本岐阜大学、日本北里大学、日本国际农林水产业研究中心等保持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对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实践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3、毕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各级政府的相关行政管理 部门及大型食品企业及相关企业等从事科学研究、教育、管理、产品开发和工程设计等工作。毕业生多数被国内外著名企业录用,许多优秀毕业生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多名毕业生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美国路易桑那州立大学和荷兰瓦格宁根大学等学校留学深造,毕业生受到各界普遍欢迎。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办学成果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截至2012年5月,天津大学有3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3项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352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科研经费实现了稳定和持续的增长,2011年科技经费总量15.05亿元。2011年,签订千万元以上大项目达到25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77项,总资助额度达到13267万元,授权专利482项(其中发明420项)。2011年公布的2010年度科技论文统计中,天津大学被scie、ei、istp收录论文数分别为1027篇、1571篇、814篇,235篇sci论文被评选为表现不俗的论文,1篇论文被评为“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天津大学科技园是中国首批15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试点之一,通过了教育部、科技部的验收并正式授牌。
截至2012年5月,天津大学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1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13项;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个;国家级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项;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0个;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137种;并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3个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是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入选学校。
截至2012年5月,天津大学有各类留学生1801人,来自89个国家和地区。与世界上31个国家和地区的139所高校、研究院及公司签署协议。在海外成立了2所孔子学院,分别是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孔子学院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孔子学院。
2010年6月23日,中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天津大学启动。包括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在内的61所高校,成为首批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截至2011年8月,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热能与动力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20个本科专业及茅以升班入选“卓越计划”。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师资力量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概况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91人、副教授126人。学术队伍中拥有院士3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青年千人4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37人。
两院院士
类别 | 姓名 | 简介 | 姓名 | 简介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王静康 | 著名结晶专家 | 邹竞 | 感光材料专家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余国琮 | 化学工程学家,精馏专家 | ||
双聘院士 | 祝京旭 | 世界著名流态化及颗粒学专家 |
国家千人/长江学者/杰青/国家青年千人/优青
长江特聘教授 | 孙彦、刘昌俊、李永丹 | |||
国家杰出青年 | 姜忠义、马新宾 | |||
国家优青 | 巩金龙、邹吉军、范晓彬、仰大勇、李炳志 | |||
青年千人 | 宋浩、张雷、赵坤、罗加严、仰大勇、齐浩 | |||
知名学者 | 元英进、刘东志、冯亚青、李鑫钢、齐崴、杨全红 |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学校文化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校训
天津大学校训为“实事求是”,由建校初期北洋大学原校长、著名法学家赵天麟首倡。赵天麟任校长期间(1914-1920)总结北洋大学办学经验,概括出“实事求是”四个字,以之教导学生,遂成为校训。
“实事求是”一词出于《汉书·河间献王刘》,文中说刘德“修古好学,实事求是”。后被人们沿传引申,毛泽东也曾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作过这样的论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些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赵天麟以这四个字首倡于北洋大学。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待科学技术知识,端正学风。
赵天麟坚持严字当头,以讲求高质量为教学目标。他在1925年北洋大学三十周年校庆祝词中写到:
形上形下,聚精会神。人文渊薮,日新又新。
猥长其曹,改制伊始。一得之愚,实事求是。
忆当髫稚,蛾术于斯。归自海外,乃辱皋比。
教学相承,渊源接续。从事此间,厥情最笃。
别来数稔,时复念兹。达材成德,与有荣施。
云霞蒸蔚,盛会欣逢。洋洋学海,万派朝宗。
这一段祝词是赵天麟办学思想的回顾和总结,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和集中精力从事教学工作,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的抱负。
天津大学在继承这一优良校训的基础上赋予了新的内涵,即办事求学,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诚实守信,并注重求索真相,开拓创新,把握规律。天津大学继承了北洋大学的优良校风和学风,恪守“实事求是”的校训,在教学上,明确提出了“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双严”方针,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对教师严格聘任,讲求真才实学,并要求教师兢兢业业,诲人不倦,讲授认真,教学方法具有引导性;对学生严格挑选,严格考核,严格管理,并要求学生自觉自重,勤奋好学,注重素质的全面提高。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校旗
天津大学校旗为校徽的变形和重新组合。整体采用蓝、金、白、紫、红五色,色彩典雅、大方,并给人以青春的朝气,启发人蓬勃向上的精神。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校歌
天津大学校歌,又称北洋大学校歌,诞生于1935年,为纪念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建校40周年而谱写。校歌作者萧友梅、廖辅叔。校歌总结了北洋大学兴学育人、实业救国的艰辛历程,促人奋进,催人向上,激发北洋学子在黑暗的旧中国,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而奋斗。用埋头苦干的精神,实事求是的学风,献身科学“把中华改造”。
参考资料
1.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官方网站.天大化工学院[引用日期2014-10-22]。。。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历经几代教育家的共同努力,建成了化工领域完善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培养体系,现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新技术推广工程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天津市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天津市优秀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2个、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天津市精品课程1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天津市优秀教学实验室3个。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教改项目40余项,取得了丰硕成果,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4项、二等奖16项,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50余部。学生共获30余奖项,其中国际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1项,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 点击 次
- 收藏